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8/3/22 瀏覽次數:2981
成本要素:材料費、資源費、制造費和外協費
材料費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
資源費包括:生產人員的直接人工費用
制造費用包括:包括設備的折舊費用、設備的動力費、保養費等;工作中心管理費包括生產管理人員的工資、生產的辦公費用、輔助人員工資等公共費用
成本的核算對象:生產的最終產品、自制件、原材料和輔助材料。
由于X公司當前存在X公司X公司、下料分廠和底盤分廠三個獨立的法人實體,需要出具獨立的財務報表,因此在成本核算上要能夠按照三個分廠的進行準確的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策略
采用標準成本管理體系,產品和零部件的成本中包含材料成本、制造費用和資源費用以及其他費用項目。采購件的成本只記錄材料成本。
成本項目
材料: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費用:包括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管輔人員工資、低值易耗等項目;
資源成本:包括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人工成本和發生的設備成本;
外協加工:零部件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外協費用。
成本核算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核算,是基于生產任務來進行,在生產過程中跟蹤,基于生產任務分別記錄實際材料、實際制造費用、實際資源成本和實際的外協成本,在任務關閉后,產生材料差異、制造費用差異、資源差異和外協差異額。通過運行“離散任務價值報表——按標準成本”可以查看任務差異的明細發生的工序、設備、人工和工作中心。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核算,可以按分廠分別統計各工作中心發生的實際成本、標準定額和差異。
差異歸結
對材料差異按時間段、按分廠工作中心統計差異產生的原因。
對直接人工、制造費用按時間段、按分廠工作中心統計完成的定額工時數、實際工時數和定額工資數、實際發放工資數(手工輸入)、定額制造費用數和實際制造費用費用數。
差異處理
當月發生的差異在當月的完工產品中進行分攤。
下料廠、底盤廠和X公司的往來
按月匯總統計下料廠、底盤廠和X公司之間的往來明細和總額,由財務進行手工帳務處理。
材料成本統計
按任務進行生產成本材料成本的統計。倉庫在登錄發料事務時,按材料定額進行發料,記錄材料成本;對于超定額領料的,由分廠單獨填寫超定額領料單,在領料單上分廠成本核算員應當注明超定額領料的原因和記帳科目,倉庫進行超定額發料記錄,記錄超定額發料的原因。
倒沖物料的領料處理
對于金屬板材、油漆、金屬型材等的領料事務,由于存在不能按定額發料的情況,對相關分廠定義二級倉庫來跟蹤處理,在領料時,倉庫先辦理庫存轉移事務,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倒沖處理,系統按定額記錄材料成本,多余的材料根據材料使用的頻度,暫存在分廠二級倉庫或退回領料倉庫。
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采集
分廠的跟蹤加工件的移動事務時,跟蹤直接人工、設備的工時,按設定的費率計算直接人工成本和設備成本。制造費用中的公共費率根據人工工時,按標準費率進行采集和匯總。
分廠內互供件的業務處理
在各分廠的生產過程中存在分廠內零部件互供的情況,對于這類物料采用為分廠定義二級倉庫的方式來進行入庫和領料的事務跟蹤。
工序外協業務跟蹤處理
工序外協是指在零件的生產過程中部分工序需要進行外協的業務處理。對于需要進行工序外協的零件在工藝路線上定義外協工序,通過外協項目來跟蹤加工件的數量和外協服務費用。
提供《外協廠家的未完工明細》報表提供業務部門進行管理和控制。外協部門在入庫時按批次數量嚴格辦理入庫事務。
盤點
在盤點時針對每個倉庫或分廠(工作中心)打印盤點表,進行物理盤點。
材料價格管理
針對每項物料建立標準成本價、實際價和控制價三種價格,提供給財務部進行按倉庫、按產品的歸納、對比分析。
為物料定義三種成本類型,分別為“凍結”成本、“待定1”成本和“待定2”成本類型,分別記錄標準成本價、控制價和實際價,通過成本卷積進行物料成本變化對產品成本的分析。
財務部成本會計維護凍結成本(標準成本價),審計處維護“待定1”成本(控制價),實際價在進行成本分析時,由成本會計維護。
價值分析
按分廠(工作中心)統計對產品成本的增值。
根據產品結構和工藝路線統計每種產品中,各分廠的應當發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新品試制
產品試制按產品進行成本歸集。
l 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貸:庫存材料-倉庫
直接人工
借:生產成本——資源
貸:分廠——應付工資中轉
制造費用(設備)
借:生產成本——資源
貸:制造費用-折舊
制造費用(公共費用)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
貸:制造費用-中轉
外協費用(科目待定)
借:生產成本——外協費用
貸:應付外協費
l 辦成品完工
直接材料
借:自制半成品-計劃辦成品-倉庫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借/貸:生產成本——材料差異
直接人工
借:自制半成品-計劃辦成品-倉庫
貸:生產成本——資源
借/貸:生產成本——資源差異
設備
借:自制半成品-計劃辦成品-倉庫
貸:生產成本——資源
借/貸:生產成本——資源差異
制造費用(公共費用)
借:自制半成品-計劃辦成品-倉庫
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
外協費用(科目待定)
借:自制半成品-計劃辦成品-倉庫
貸:生產成本——外協費用
l 產成品完工入庫
直接材料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借/貸:生產成本——材料差異
直接人工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借/貸:生產成本——直接人工差異
制造費用(設備)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
借/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差異
制造費用(公共費用)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
外協費用(科目待定)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外協費用
l 差異分攤
對于產生的差異,由財務部分別進行手工分攤。
l 底盤分廠、下料分廠與X公司之間的往來
按月分別匯總下料廠從X公司領料總額、X公司從下料分廠和底盤分廠轉入的材料總額,以及底盤與下料分廠和X公司領用的材料總額,分別在X公司和下料廠做往來科目,在X公司與底盤分廠間做材料銷售,底盤分廠與下料分廠間做材料銷售。
同時提供其他分廠的領料總額和發生的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總額。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如何分步驟實施ERP規劃
下一個文章:某公司ERP管理系統詳細解決方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