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9/4/14 瀏覽次數:2011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制造企業生產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客戶的交期要求越來越短,業務訂單變更和緊急插單更是頻繁。為了應對這些不穩定的因素,工廠管理流程變得復雜,從接單到出貨的周期過長,經常性的停工待料造成交貨期嚴重滯后,但與此同時呆滯物料的庫存卻不斷增長。
如何通過挖掘ERP系統深層次的潛力,加強制造過程中的供應鏈建設,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是擺在眾多制造企業面前的難題。本文主要討論四個竅門,幫助企業將精益供應鏈改進措施應用于生產運營。
一、解決效率和服務之間的矛盾
很多企業都有著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客戶需求響應度之間的矛盾。生產部門傾向于通過大批量生產來實現效率最大化,但這與銷售部門的目標有沖突。銷售部門從滿足客戶需求中獲益。如果生產部門致力于大批量生產,但卻沒有把它和客戶需求緊密地系聯在一起,那么,當客戶需求發生變化或浮動時,企業將很難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企業可以進行銷售和運營規劃,通過在長期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短期規劃,以及把生產計劃和銷售預測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同時還可改進客戶服務質量,并提高響應速度。
二、將系統推廣到供應商
當把生產計劃和需求緊密結合這個基本問題解決后,阻礙供應鏈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礙就是內部和外部調度流程的脫節。
大型制造商的供應商對此十分了解。他們知道,這些制造商都在積極主動地與供應商合作,以提高響應速度。就拿油漆產品的包裝罐為例,如果制造商把包裝罐的生產外包給供應商。這就意味著,如果供應商不清楚制造商的灌裝量,那么也就無法確定其生產計劃。
針對這個問題,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建立一個供應商門戶系統,這樣包裝罐供應商和其他供應商可查看制造商生產計劃,并相應地制定他們自己的生產計劃。這可省略了大量的人工和管理工作,并消除了所有的人工干擾和管理延遲。
三、并行運行MRP流程
雖然一些企業也在關注與精益供應鏈理念相關的規則,但常常忽略了轉變根本觀念的重要性。很多企業認為采用一種制造資源計劃(MRP)工藝就可以滿足生產需求了,但實際上,制造商很少會遇到一成不變的需求。因此,在運行企業流程、系統和計劃排程時應針對其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一個現代化的、靈活的企業應用系統應包含所有適應多模式生產的工具。除了確保這些系統具備適當的使能技術,制造商還需要仔細分析其成品的需求模式,并把它們按按庫存生產和按訂單生產模式分類。
四、控制需求預測過程
很多企業對需求預測并不是十分重視,甚至最銳意進取的精益供應鏈項目都常常忽略這個問題。需求預測越精確,就越有可能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反之,在不準確的需求預測基礎上實施精益供應鏈就好像在沙地上蓋房子。如果能夠提高需求預測的準確度,就可降低庫存,同時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遺憾的是,大多數企業把制定需求預測的任務分配給多個部門。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非常迫切的事情就是把需求預測任務分派給一個獨立的工作組。與銷售部、生產部或任何特定部門不同的是,這個工作組對企業狀況有更全局的了解。
沒有一種技術或企業應用系統可獨立為企業帶來精益供應鏈的所有益處。但是,當開始實施精益項目時,如果企業軟件系統可支持和簡化精益流程,而不是為精益供應鏈實施制造障礙,那么精益項目會更加成功。
結論
一些人認為精益供應鏈技術只與采購、分銷、全球采購尋源和其他與供應鏈管理直接相關的業務活動有關。但是,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任何業務活動都是相互關聯的。
為了取得切實的改進,企業必須從全局角度看待問題。精益供應鏈改進措施的實施需要來自企業高層的參與,以合理平衡生產效率和客戶響應度。它還需要創新性措施,以向供應商和客戶開放部分內部流程。另外,它還需要在多模式生產和需求計劃方面的政策性投入。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客戶關系維護與執行方案
下一個文章:供應鏈管理和庫存管理的問題與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