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9/6/17 瀏覽次數:4372
網絡安全管理制度
一、一般規定
1、未經網管批準,任何人不得改變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拓撲結構、網絡(內部信息平臺)設備布置、服務器、路由器配置和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參數。
2、任何人不得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更改系統信息和用戶數據。
3、機關局域網上任何人不得利用計算機技術侵占用戶合法利益,不得制作、復制和傳播妨害單位穩定的有關信息。
4、各科室應定期對本科室計算機系統和相關業務數據進行備份以防發生故障時進行恢復。
二、帳號管理
1、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帳號采用分組管理。并詳細登記:用戶姓名、部門名稱、口令,存取權限,開通時間,網絡(內部信息平臺)資源分配情況等。
2、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為用戶設置明碼口令,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保密情況進行修改口令,用戶應對工作站設置開機密碼和屏保密碼。
3、用戶帳號下的數據屬于用戶私有數據,當事人具有存入權限,管理員具有管理和備份存取權限。
4、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根據有關帳號管理規則對用戶帳號執行管理,并對用戶帳號及數據的安全和保密負責。
5、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必須嚴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不得將任何用戶的密碼、帳號等保密信息等資料泄露出去。
三、網絡管理員職責
1、協助制定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建設方案,確定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安全及資源共享策略。
2、負責公用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實體,如服務器、交換機、集線器、防火墻、網線、接插件等的維護和管理。
3、負責服務器和系統軟件的安裝、維護、調整及更新。
4、負責網絡(內部信息平臺)賬號管理,資源分配,數據安全和系統安全。
5、監視網絡(內部信息平臺)運行,調整參數,調度資源,保持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安全、穩定、暢通。
6、負責系統備份和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數據備份,負責各部門電子數據資料的整理和歸檔。
7、保管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拓撲圖接線表,設備規格及配置單,管理記錄,運行記錄,檢修記錄等網絡(內部信息平臺)資料。
8、每年對本單位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的效能和各電腦性能進行評價,提出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結構、技術和網絡、管理的改進措施。
四、安全管理職責
1、保障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暢通和信息安全。
2、嚴格遵守國家、省、市制定的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嚴格執行《網絡安全工作制度》,以人為本,依法管理,確保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安全有序。
3、在發生網絡(內部信息平臺)重大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報告,采取應急措施,盡快恢復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正常運行。
4、充分利用現有的安全設備設施、軟件,最大限度地防止計算機病毒入侵和黑客攻擊。
5、加強信息審查工作,保存,備份至少90天之內網絡信息日志,及時加以分析,排查不安定因素,防止黃色,反動信息的傳播。
6、經常檢查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工作環境的防火、防盜工作。五、電腦操作人員培訓制度
五、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
1、任何人不得在機關的局域網上制造傳播任何計算機病毒,不得故意引入病毒。網絡(內部信息平臺)使用者發現病毒應立即向網絡管理員報告。網絡管理員及時指導和協助處理病毒。
2、各部門應定期查毒,(周期為一周或者10天)管理員應及時升級病毒庫,并提示各部門對殺毒軟件進行在線升級。
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為加強計算機的安全監察工作,預防和控制計算機病毒,保障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本網站所轄計算機進行操作、運行、管理、維護、使用計算機系統以及購置,維修計算機及其軟件的部門,必須遵守本辦法。
二、本辦法所稱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系統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三、任何工作人員不得制作和傳播計算機病毒。
四、任何工作人員不得有下列傳播計算機病毒的行為:
1、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
2、向計算機應用部門提供含有計算機病毒的文件、軟件、媒體。
3、購置和使用含有計算機病毒的媒體。
五、預防和控制計算機病毒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我部信息安全協調科負責實施,其主要職責是:
1、制定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程,并檢查執行情況;
2、培訓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人員外;
3、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4、對網站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用和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5、及時檢測、清除計算機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做好檢測、清除的記錄;
6、購置和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
7、向公安機關報告發現的計算機病毒,并協助公安機關追查計算機病毒的來源。
8、對因計算機病毒引起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癱瘓,程序和數據嚴重破壞等重大事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人,并保護現場。
9 、計算機安全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審查,并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10、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用部門應建立計算機運行記錄制度,未經審定的任何程序,指令或數據,不得輸入計算機系統運行。
11、計算機安全管理部門應對引起的計算機及其軟件進行計算機病毒檢測,發現染有計算機病毒的,應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在未消除病毒之前不準投入使用。
12、通過網絡進行電子郵件或文件傳輸,應及時對傳輸媒體進行病毒檢測,接收到郵件時也要及時進行病毒檢測,以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傳播。
13、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⑴收集、研究有害數據;
⑵出版、刊登、講解、出租有害數據原理,源程序的書籍,資料或文章;
⑶復制有害數據的檢測,清除工具
六、凡未按以上預防計算機病毒步驟執行而造成機器感染病毒并傳播者,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給予通報批評,第三次及以上將給予通報批評并進行100-200元/次的處罰。
七、積極接受公安機關對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密碼安全保密制度
一、提高安全認識,禁止非工作人員操縱系統主機,不使用系統主機時,應注意鎖屏。
二、每周檢查主機登錄日志,及時發現不合法的登錄情況。
三、對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系統管理員和系統操作員所用口令每十五天更換一次,口令要無規則,重要口令要多于八位。
四、加強口令管理,對文件用隱性密碼方式保存,確認所有帳號都有口令,當系統中的帳號不再被使用時,應立即從相應的數據庫中清除。
五、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系統管理員調離崗位后一小時內由接任人員監督檢查更換新的密碼。
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管理制度
一、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由辦公室建立臺帳,信息安全人員負責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維修。
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在非涉密計算機上使用。
三、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帶離本單位,確因工作需要攜帶外出的,須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并經領導批準。
四、嚴禁將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借給外單位或他人使用。
五、涉密移動存儲介質需維修的,由單位技術人員送至有保密資質的單位現場監修,嚴禁維修人員擅自讀取和拷貝其存儲的國家秘密信息。如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無法修復,必須按涉密載體予以銷毀。
六、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存儲任何涉密信息。
七、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連接涉密計算機。
八、不再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要及時上交辦公室,由技術人員對要報廢的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進行進一步確認,并與領取時的類型,電子(產品)序列號,編號等進行核對,填寫銷毀登記表,經領導批準后,送有保密資質的單位進行銷毀。
九、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銷毀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
病毒檢測和網絡安全漏洞檢測制度
一、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的服務器,具有合法權限的用戶才能進行相應權限范圍內的操作,任何其他非法操作都屬于入侵行為。
二、所有用戶,不準掃描端口,不準猜測和掃描其他用戶的密碼,不準猜測和掃描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的服務器和交換設備的口令。
三、系統管理員應定期檢查服務器的系統日志,如發現有入侵情況,應用時采取措施,保留原始數據,以便進行調查取證,并向委領導匯報,做好入侵情況登記。
四、服務器如果發現漏洞要及時修補漏洞或進行系統升級。
五、要定期對網站進行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數據包的監控,及時發現和網絡(內部信息平臺)運行情況,全面監視對公開服務器的訪問,及時發現和拒絕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擊行為,阻止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內外的入侵。
六、網絡(內部信息平臺)信息安全員履行對所有上網信息進行審查的職責,根據需要采取措施,監視、記錄、檢測、制止、查處、防范針對其所管轄網絡(內部信息平臺)或入網計算機的人或事。
七、所有用戶有責任對所發現或發生的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人或事予以制止或向我部信息安全協調科反映、舉報,協助有關部門或管理人員對上述人或事進行調查、取證、處理,應該向調查人員如實提供所需證據。
八、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管理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采用新技術調整網絡(內部信息平臺)結構,系統功能,變更系統參數和使用方法,及時排除系統隱患。
案件報告和協查制度
一、違法案件報告和協查制度
1、落實網絡安全崗位責任制,實行領導責任制和網絡安全員負責制,網絡安全事件實行誰主管,誰負責。
2、加強值班和值班日志的管理,建立定期,不定期的日志分析制度,及時發現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安全事件和隱患。
3、一旦發現網絡(內部信息平臺)違法案件,應詳細、如實記錄事件經過,保存相關日志,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并與公安部門取得聯系。
4、進行網絡違法案件及其他網絡安全檢查時,網絡安全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必須積極配合。
二、以下行為屬于違法使用網絡(內部信息平臺):
1、破壞網絡(內部信息平臺)通訊設施,包括室內網絡布線,室內信息插座,配線間網絡設備等。
2、隨意改變網絡接入位置。
3、盜用他人的IP地址,更改網卡地址、盜用他人帳號(包括上網帳號、電子郵件帳號、信息發布帳號等);
4、通過電子郵件、網絡(內部信息平臺)、存儲介質等途徑故意傳播計算機病毒。
5、對網絡進行惡意偵聽和信息截獲,在網絡上發送干擾正常通信的數據。
6、對網絡各攻擊,包括利用已知的系統漏洞、網絡漏洞、安全工具、端口掃描等進行攻擊,以后、以及利用IP欺騙手段實施的拒絕服務攻擊;
7、訪問和傳播色情、反動、邪教、謠言等不良信息的。
網絡資源管理
一、網絡資源和服務器由信息系統管理員統一進行規劃、管理和監督。
二、服務器及個人用機的管理:
1、各科室及以上服務器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并在信息系統管理員處備案,未經授權,非管理員不得對其進行操作。
2、各科室及以上的服務器管理員有責任對其負責的服務器進行例行檢查,包括:服務器的CPU、內存、硬盤等資源利用情況;服務器上運行的服務使用情況;服務器上運行的殺毒軟件的及時更新;
3、服務器管理員要做好服務器的備份工作,至少每季度有一份完整備份,重要數據及時備份。信息系統管理員有責任監督、協調其備份工作。
4、個人和各科室未經服務器管理員批準不得私自設立服務器。
5、服務器管理員每月定期對服務器做一次全面檢查,并填寫服務器檢查日志。
6、服務器管理員每季度需修改服務器密碼一次。當服務器管理員有變更時,管理員密碼需及時更改。
7、各科室所有人員應自行維護電腦的正常使用,并按照要求進行設置及及時進行補丁更新,不得擅自退出域、去除域管理員權限、修改主機名、修改IP等。
三、IP地址的管理:
1、IP地址由服務器管理員統一規劃管理。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更改任何設備的IP地址。
2、我項目部申請的公網IP任何人不得私用。
3、工作需要公網IP,需申請上級領導批準后,方可使用。
4、公司公網IP使用無工作需要時,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服務器管理員收回。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技術一旦被用來作惡,究竟會有多可怕(一)
下一個文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