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ERP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20/1/2 瀏覽次數:1444
生產和服務提供
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1.1 職責
a) 生產部是生產過程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生產作業和對生產實施控制和產品交付活動。
b) 技術部負責確定產品工藝流程、組織編制工藝文件,提供產品特性信息。
c) 質量部負責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控制,對過程產品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
d) 綜合部負責對生產設備進行控制。
e) 銷售部負責對顧客財產、產品交付后的活動控制。
1.2 管理要點
a) 技術部負責確定產品工藝流程、組織編制作業指導文件,將反映產品質量特性的圖紙和技術資料發放到生產現場。
b) 生產部負責下達生產計劃,組織操作人員按圖紙、作業指導文件的規定進行生產作業。
c) 綜合部根據產品的特性要求選擇適宜的生產設備和工裝,組織操作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生產設備,按《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和《設備管理制度》執行,確保設備和工裝的能力滿足生產需要。
d) 質量部配備充分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并按規定的要求指導操作人員使用這些設備,按《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執行。
e) 生產部應督導操作人員對生產過程實施安全文明生產,嚴格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文明生產定置管理制度》執行,確保生產安全和有序地進行。
f) 生產部負責對產品的放行和交付活動實施控制,嚴格按《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執行。
g) 銷售部負責對產品交付后活動實施控制,嚴格按《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執行。
1.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產品工藝文件
b) 產品圖樣
c) 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d) 設備管理制度
e) 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
f) 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
g) 文明生產定置管理制度
h)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i) 生產過程相關記錄
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由于本公司生產的各個過程能由后續的檢驗和試驗來驗證是否達到輸出的要求,沒有特殊過程,所以對此條款進行刪減。
3 標識和可追溯性
3.1 職責
a) 生產部是產品標識及狀態標識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
b) 生產部、倉庫負責做好產品標識及狀態標識。
c) 質量部做好成品檢驗狀態標識。
3.2 管理要點
a) 生產部制訂《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b) 生產班組、倉庫、質量部按《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對產品的名稱、規格、型號、檢驗狀態等實施相應標識。
c)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時,產品編號作為追溯的唯一標識,并在相應記錄中予以記錄。
d) 制訂并執行《認證標志控制程序》,確保認證標志的妥善保管和正確使用。
3.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b) 認證標志控制程序
4 顧客財產
4.1 職責
a) 銷售部是顧客財產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接收顧客財產的信息。
b) 質量部負責對顧客提供的產品進行驗證。
c) 倉庫負責對顧客提供的產品進行管理。
d) 技術部負責對顧客提供的圖紙資料進行確認、管理。
4.2 管理要點
目前本公司所涉及到的顧客財產有顧客提供的圖紙資料和產品(元器件)。
a) 顧客提供的圖紙、技術資料,銷售部負責接收,做好登記,并交給技術部進行
確認,由技術部負責妥善保管和使用。
b) 顧客提供的產品(元器件),銷售部負責將信息反饋給質量部、倉庫,由質量部對產品進行驗證,倉庫負責接收、保存、發放登記,并進行標識、保管和防護。
c) 對顧客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財產,要為其保密,在未得到顧客批準前,不得向外界透露或展示。
d) 顧客提供的圖紙、技術資料和產品要進行識別,并有明確標識。在使用時若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并予以記錄。
4.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顧客財產相關的記錄
5 產品防護
5.1 職責
a) 財務部是原材料元器件防護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倉庫負責對庫存原材料元器件防護進行控制。
b) 生產部負責對生產過程的產品和產成品防護進行控制。
c) 技術部負責制定包裝技術文件。
5.2 管理要點
根據產品的特性和顧客的要求,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些防護措施在《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包裝、搬運管理辦法》、以及包裝作業文件中予以規定。
a) 生產部制訂《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包裝、搬運管理辦法》,財務部制定《倉庫管理制度》,規定物資的標識、搬運、貯存和保護要求;
b) 應根據產品包裝技術文件和顧客要求,進行包裝作業,并做好包裝的標識,防止產品損壞。
c) 搬運人員嚴格按《包裝、搬運管理辦法》進行搬運作業,做好搬運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防止在搬運時損壞產品;
d) 倉庫應嚴格按《倉庫管理制度》對原材料、元器件和成品實施防護管理。
e) 在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應按有關規定對現場的原材料、在制品進行防護。
f) 合同規定時,對最終產品的防護應延續到交付目的地。
5.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倉庫管理制度
b) 包裝、搬運管理辦法
c) 包裝技術文件
d) 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e) 產品防護過程相關的記錄
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為對產品質量做出可靠的結論,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控制,滿足產品檢測需要,保證測量數據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所有在用的測量和監控設備的控制。
2 職責
2.1 質量部是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配置、校準和標識。
2.2 使用部門負責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與保養維護。
3 工作程序
3.1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配置
3.1.1 質量部根據產品檢驗的需要,進行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選型,確定其精確和準確度。需新購進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由質量部提出申購計劃,報請總經理批準后,采購部組織采購。
3.1.2 購入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具有出廠合格證或計量部門的檢定證書等文件。
3.1.3 新購置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到公司后,由質量部檢查驗收,合格接收,不合格拒收。
3.1.4 新購設備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安裝、校準,如對環境有特殊要求,必須采取措施,盡可能滿足設備的使用要求。
3.1.5 新設備使用之前,應對使用人員進行操作培訓。
3.2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管理
3.2.1 質量部負責對公司各類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管理。
3.2.2 所有在用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及其技術資料,應有專人管理,建立臺帳,統一編號、標識,并建立檔案。
3.3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
3.3.1 所有在用的監視和測量設備,都要進行檢定或校準。新購入的監視和測量設備應通過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
3.3.2 質量部每年應編制周期檢定計劃,規定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檢定校準時間。
3.3.3 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及各類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情況,按周期檢定校準計劃,
進行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
3.3.4 自行校準的設備,由質量部制定自行校準規范,按校準規范的要求進行校準。
3.4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標識和記錄
3.4.1 所有在用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狀態應進行標識。經檢定或校準合格的設備上附置檢定“合格”標識,不合格做“禁用”標識。校準合格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登記發放,檢驗合格證妥善保存。
3.4.2 監視和測量設備檢定或校準時,應認真作好記錄,監視和測量設備
的檢定校準記錄、證書由專人保存。
3.5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3.5.1 使用人員應正確使用監視和測量設備,按有關的規定和要求,定期檢查和維護,避免因使用或維護不當造成失準。
3.5.2 檢測數據發現異常或監視和測量設備出現故障后,使用人員應停止使用,及時通知質量部,查明原因后進行調整、校準。無法自行調整修復的設備,質量部報請總經理批準,委托外單位進行。調整修復的設備應重新校準后方可使用。
3.5.3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環境應符合規定要求。
3.5.4 外送校準、檢定的監視和測量設備,應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影響設備的準確度和適用性。
3.6 監視和測量設備失準的控制
當發現監視和測量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時,應立即停止使用,查明設備失準的時間,對該段時間內的檢測數據或產品檢驗和實驗結果的有效性進行重新評定,并做好記錄。
3.7 性能達不到使用要求,無修理價值或無法修復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由質量部作“報廢”標識,并上報總經理批準后予以更換。
3.8 按照CCC認證的要求,對用于例行和確認檢驗的設備除了進行日常的操作檢查外,還必須進行運行檢查。
4. 相關文件和記錄
4.1 監視和測量設備臺帳
4.2 校準和檢定記錄
4.3 監視和測量設備周期檢定計劃
測量、分析和改進的策劃
1 職責
a) 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各部門對測量、分析和改進進行策劃。
b) 各部門針對產品、過程、體系方面開展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活動。
2管理要點
2.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測量、分析和業績改進的策劃。
2.2通過策劃確定并實施為實現以下目的所需進行的監控、測量、分析和持續改進的過程:
a)證實產品要求的符合性;
b)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改進。
策劃確定所需的監控、測量、分析和持續改進的過程形成文件,并在8.2──8.5章節描述。
顧客滿意的監視和測量
1 職責
a) 銷售部是對顧客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收集顧客的信息,并進行統計分析。
2 管理要點
a) 銷售部負責就以下方面是否已滿足顧客要求的有關信息進行收集和統計:
──產品質量、交付質量和服務質量;
──顧客的需求和期望;
──市場的動態。
b) 獲取這些信息的方法可以是:
──產品銷售業績;
──每年向顧客發出調查表,收集調查表了解顧客得滿意度;
──采用各種方式對顧客進行回訪,了解顧客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收集并及時處理顧客意見、抱怨或投訴等。
c) 通過分析統計有關顧客滿意的信息,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績效的一種測量。
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顧客滿意度評價方法
b) 顧客滿意相關的記錄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客戶關系維護與執行方案
下一個文章:成套電氣公司質量手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