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2/15 瀏覽次數:2657
進來看本文的企業大多數沒有ERP的實施經驗,因此小編嘗試用最容易懂的話講解如何進行數據整理,希望各位看完本文能對你企業上ERP系統有幫助。
ERP系統上線前的工作有很多了,比如制定實施計劃、培訓、測試、流程梳理、數據整理、出臺相關制度等。本文僅分享其中的數據整理工作,其他準備工作請翻閱本站其他文章。
一、為什么要進行數據整理
1、手工作業和上ERP后的數據格式不同
比如倉庫物料,手工作業可能沒有物料編號,上ERP系統后系統是靠物料編號進行識別的,就像居民身份證一樣,姓名可以重復但是身份證號是唯一的。
2、新增的數據
比如權限表,手工作業下權限是以部門為單位劃分的,公司在設置部門時權限就劃分好了。ERP系統是以業務流程進行劃分的。比如采購流程中涉及采購申請、采購單、采購入庫單、采購付款申請、采購付款、采購發票等單據,這些單據誰來操作、誰審核、怎么流轉,這些都涉及到權限如何劃分,上系統后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就不會因部門而被割裂,有利于信息在部門間傳遞。因此,ERP中的權限劃分更加細致更加明確,在手工作業下是沒有這么明確的權限分配表的。
3、檢查數據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數據整理是對以往數據是否準確和正確做了一次全面的梳理,比如很多產品信息已經過時,剛好借上ERP系統的機會梳理一次。
二、數據分類
ERP系統中數據分為靜態數據、動態數據
靜態數據包括物料編碼表、供應商檔案、客戶檔案、員工檔案、工藝路線等,靜態數據都是可以導入的,系統初始化設置階段可以導入靜態數據。
動態數據就是各業務活動產生的數據,比如銷售訂單、采購單、出入庫單。動態數據是隨著日常經營活動發生變化的數據,且數據之間相互關聯。動態數據一般是ERP系統上線后各部門錄入的。
三、數據搜集
編制數據導入模板,比如用excel編制客戶資料表、供應商資料表、庫存期初余額等,由各部門填寫。通常ERP系統服務商會提供這些導入模板。可以先從各個業務數據中選擇一些典型數據,做為ERP系統試運行的測試數據。ERP試運行輸入的數據與正式使用時有很大不同,測試數據可以由對公司內部運營非常了解的人員輸入,正式使用時數據是由各部門自己錄入,測試的數據不要求真實但要求能全面覆蓋企業的所有業務點。正式數據強調的時及時性,最好當天的數據當天錄入。
數據搜集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在短時間內輸入進系統,很多數據有時效性要求,比如庫存期初余額。因此,數據搜集要盡量分散到不同的人員同時進行。
四、數據整理
1、保證數據的規范性
對搜集的數據進行規范化整理,同時可以制定相關制度確保上線后錄入的數據也同樣規范。
舉個例子,物料基礎數據如物料編號、物料名稱、物料規格、計量單位,技術部門、倉儲部門、財務部門的編寫習慣可能不同,對同一個物料的叫法、分類,財務有財務的分類習慣、技術有技術的分類習慣、倉庫有倉庫的分類習慣。同一個計量單位有人用毫米,有人用mm表示。為了避免數據錄入的隨意性,各部門應該共同制定相關的制度文件,并納入到新員工入職培訓中。
再舉個例子,手工作業時采購單是采購部門編制的,采購付款單是財務編制的,各部門單據的單據編號都是各編各的,上系統后是否可以有統一的單據編號規則呢。
2、保證數據正確性
第一、保證搜集到的數據本身就是正確的,數據不準確不一定是職員不用心,有時候可能是統計的口徑不一致造成遺漏、重復、錯誤。
第二、數據在輸入系統過程中,沒有引進任何附加的錯誤
基礎數據的正確與否是決定ERP系統實施成敗的關鍵。可以將數據分為關鍵信息和非關鍵信息,比如客戶檔案,可以先把關鍵信息輸入到ERP系統,其他非關鍵信息以后再慢慢補錄。對于沒有ERP實施經驗的企業這點很重要,有些客戶上線幾個月后推倒重來的都有可能。
與ERP系統服務商溝通如何防止錯誤信息錄入,我們俗稱也叫“防呆”。
總結:ERP系統運行前的數據準備是一個相當繁雜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ERP系統實施的成敗。實施ERP系統負責人一定要做好數據的準備工作,同時有關參與職員也應該做好密切的配合工作,最終保證企業ERP系統的成功實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ERP系統選型必須考慮的五大因素
下一個文章:ERP上線前基礎數據收集工作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