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3/20 瀏覽次數:1399
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都加強了對工業化的重視,發達國家紛紛推行"再工業化"戰略。IT強國的美國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制造強國的德國規劃了引領全球的"工業4.0",作為制造大國的中國也制訂了"兩化深度融合"等國家戰略,每個國家都希望借助大數據分析、3D打印、機器人、信息物理系統等先進技術,實現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確保國家制造業的未來"。雖然各國戰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通過信息與物理設備相融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實現信息的采集、分析、優化,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卻是這些國家戰略的共同目標。
作為世界著名的未來發展趨勢學者,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將帶來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大數據是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行業又一大顛覆性的技術革命。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還說:"大數據時代將改變商業與管理模式,大數據的分析將會使決策具有信息基礎,大數據能令決策更準確,比以前更加明智"。
對于中國廣大制造型企業來講,在競爭激烈、成本飆升的經濟轉型期,借鑒大數據等先進理念,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對各類數據進行及時采集、科學分析,用量化、準確的決策支持實現企業的精細化、透明化管理,將是企業從粗放管理成功轉型的一條有效途徑。
在國內,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應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企業的科學管理,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下面與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某大型國有企業,坐落于我國工業重鎮武漢,近些年企業發展異常迅猛。企業的李總每天看著生產車間繁忙的場景,感到非常滿意,并常常自豪地向來賓介紹他們快速增長的業績與各類先進的軟硬件系統。
2013年夏天,與國內領先的數字化車間系統供應商——北京蘭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技術交流時,李總提到他們的設備有效利用率(OEE)都在60%以上,并熱情地登錄到OA系統,讓大家查看每臺機床的具體數據。作為資深顧問,北京蘭光的王工看后非常驚訝,因為他知道,在多品種、小批量的離散制造企業,即便是管理非常精細的日本,最高也不過80%,歐美國家能達到70%就算是很優秀了,國內只有少數管理非常規范的企業,如青島海爾模具公司等,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一般企業的OEE大多徘徊在30-40%之間,這是北京蘭光成功實施數百個項目后統計出來的數據。
當獲知這些數據都是統計員人工統計的時候,經驗豐富的王工就明白了這些"假數據"產生的原因。
由于技術交流比較成功,再加上該企業對信息化建設一直很重視,幾個月后,王工為他們實施了MDC-Max機床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這是一套國際領先的設備采集與大數據分析系統,系統可以實時、自動、準確地采集到每臺設備的狀態,包括開關機、故障信息、生產件數、機床進給倍率等眾多詳實信息,每臺設備都處于24小時全天候的監控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可在辦公室隨時查看設備狀態、任務生產進度,并通過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分析出各種圖形與報表,設備的各種數據、運行趨勢、異常情況,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很好地實現了生產過程實時的、透明化管理。
項目實施完成后,李總對系統的功能及使用友好性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當他從系統查看設備利用率時,臉色突然變得異常難看,原來,他查看到的設備平均利用率只有36.5%,和他之前設想的60%有巨大的差異!
結過王工耐心解釋,李總終于明白了原因,MDC系統采集的數據才是準確的,軟件已經將調試、空轉、等待、維修等無效時間全部去除,體現的是機床真正的切削時間,36.5%才是企業真實的設備利用率!而人工統計的時間比較粗糙,只是記錄了加工開始與結束時間,中間大量的等待、調試等時間也被計算在內了,而這些時間,恰恰是企業可以通過管理或技術手段進行壓縮的,是企業挖掘潛力之所在。
至此,李總恍然大悟了,原來以前都是基于不準確的數據進行決策,并導致了很多可以壓縮的時間在熟視無睹中浪費了。
為了進一步確認真實的OEE并找到提升設備有效利用率的方法,李總決定將人工統計和軟件統計并行進行,每周匯總一次,每月做月報,兩者進行對比,然后分析出每臺設備低效的各種原因,據此制訂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今年夏天,在系統運行一年后,王工進行了客戶回訪?吹酵豕,李總高興地說:"現在,我的設備利用率已經平均到60%以上了,比去年提升了65%!統計科由原來的4人減少到了1人,并且這個人也不用現場統計,所有的數據全用你們的系統自動采集,他只負責每周將統計分析的結果整理匯報"。
最后,李總感慨地說:"你們的MDC系統,讓我對生產過程'看得見、說的清、做的對',對我們的生產管理幫助非常大!"
從李總由衷的感慨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工業4.0的浪潮已經來臨,中國制造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設備自動化、數字化的優勢,積極借鑒信息物理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先進理念,通過生產過程的數據采集、分析,將管理者的決策建立在真實、量化、透明、智能分析的基礎上,避免以前在"假"數據基礎上進行管理的尷尬現象,只有這樣,管理與決策才是及時、有效的,企業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企業才能轉型成功。
大數據管理,請從"真數據"開始!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阿里云全球前三,增速超亞馬遜微軟
下一個文章:西門子增材制造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