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8/22 瀏覽次數:3170
IE七大手法
編號 |
名稱 |
目的 |
1 |
改動法 |
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不要蠻干. |
2 |
放錯法 |
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夠具體實現. |
3 |
五五法 |
借著質問的技巧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
4 |
雙手法 |
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時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以改善之地方. |
5 |
人機法 |
研究探討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 |
6 |
流程法 |
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系,藉以發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 |
7 |
抽查法 |
借著抽樣觀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問題的真象. |
一、防錯法
1.意義
防錯法又稱防愚法,其義為防止愚笨的人做錯事.也就是說,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
狹義: 如何設計一個東西(一套方法),使錯誤絕不會發生.
廣義: 如何設計一個東西(一套方法),而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的程度.
因此,更具體的說”防錯法”是:
1>. 具有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構造 —不需要注意力.
2>. 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做錯的構造 —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3>. 具有不管是誰或在何時工作能不出差錯的構造—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的技能.
2.功用
1>. 積極: 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
2>. 消極: 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
3.應用范圍
任何工作無論是在機械操作、產品使用上,以及文書處理等皆可應用到.
4、應用原理
1>. 斷根原理: 將會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掉,使絕不發生錯誤.
2>. 保險原理: 采用二個以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
3>. 自動原理: 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 或不執行,以避免錯誤之發生.目前這些自動開關非常普遍,非常簡易的“自動化”之應用.
4>. 相符原理: 藉用檢核是否相符合的動作,來防止錯誤的發生.
5>. 順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編號順序排列,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
6>. 隔離原理: 藉分隔不同區域的方式,來達到保護某些地區,使不能造成危險或錯誤的現象發生.隔離原理亦稱保護原理.
7>. 復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復制”方式來達成,省時又不錯誤.
8>. 層別原理: 為避免將不同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出來.
9>.警告原理: 如有不正常的現象發生,能以聲光或其它方式顯示出各種“警告”的訊號,以避免錯誤即將發生.
10>. 緩和原理: 以藉各種方法來減少錯誤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害,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錯誤的發生,但 是可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
舉例:
1.雞蛋之隔層裝運盒減少搬運途中的損傷.(緩和原理)
2.設立多層之檢查方法,考試后檢查一次看看,有沒有犯錯的地方.(保險原理)
3.自動消防灑水系統,火災發生了開始自動灑水滅火.(警告原理)
4.汽車之安全帶,騎機車戴安全帽.(保險原理)
5.加保利龍或紙板以減少產品在搬運中之碰傷.(緩和原理)
6.原子筆放在桌上老是給別人不經意中拿走,怎么辦呢?貼上姓名條或加條繩子固定在桌上.(隔離原理、警告原理、緩和原理)
二、改動法
1.手法名稱
又稱動作改善法,簡稱為“改動法”,是:
* 省力動作原則
* 省時動作原則
* 動作舒適原則
* 動作簡化原則
此原則以最少的勞力達到最大的工作效果,其原為吉爾博斯(Gibreth)最先提出,后經研究整理增刪.其中以巴恩斯(Ralph M.Barnes)將之補充完成.
2.動作改善原則可分為三大類二十七項.
3.三大分類為:
1>. 有關于人體動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10項.
雙手并用原則
對稱方向原則
排除合并原則
降低等級原則
免限制性原則
在工作場所應盡量創造條件是作業者的動作沒有限制,這樣在作業時,心里才會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
避免突變原則
動作過程中,如果有突然改變方向或急劇停止必然使動作節奏發生停頓,動作效率隨之降低。因此,安排動作時應使動作路線盡量保持為直線或圓滑曲線。
節奏輕松原則
動作也必須保持輕松的節奏,讓作業者不太需要判斷的環境下進行作業;順著動作的次序,把材料和工具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保持動作節奏的關鍵。
利用慣性原則
手腳并用原則
適當姿勢原則
2>. 有關于工作場所之布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含9項.
利用工具原則
工具萬能原則
設計或使用多功能的工具可以節省換工具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易于操作原則
適當位置原則
定點放置原則
雙手可及原則
3>. 有關于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共包含8項.
三、五五法
1.手法名稱:
5 * 5W 1H法;又稱5 * 5何法;又稱質疑創意法;簡稱五五法.
2.目的:
熟悉有系統的質問的技巧,以協助吾人發掘出問題的真正
根源所在以及可能的創造改善途徑.
五五法追問要點
3.名詞釋義
基本觀念
頭腦就像降落傘,只有在開放的情況下才工作.
工作改善最大的阻礙,并不在于技術不足,而是在于一個人的想法~當他覺得是以最好的方法在工作著,并且以為滿足. 當您認為工作已無法改善了,那就代表您已落伍了,雖然您是專家,擁有高深的學識。
一個沒有多大學識的人,只要他認為工作仍有改善的可能,那么他就比您更適合這工作.
四、雙手法
1.手法名稱:
雙手操作法,簡稱為
2.目的:
學習有系統的記錄人體雙手(足)動作的過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說:”上帝造人為何要給一個嘴巴,二個眼睛,二個耳朵以及二雙手呢?”那是因為上帝希望每一個人能少說,多看,多聽,多做.這樣的故事我們都非常清楚與了解.但是我們若進一步加以探討,我們是否盡力發揮我們”雙手萬能”的功用.每一個人都會說”當然是”如果再問下,去您的雙手在工作時,有一只, 手在”閑置”的狀態下,所占之比率例有多少,相信有許多人不能夠回答出來.
雙手操作法”就是希望能幫助我們了解雙手在操作時”閑置”的狀況,并尋求改善的方法,以發揮雙手的能力.
3.意義:
以圖表的方式,來記錄操作者雙手(足)的動作過程,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改善.
五、人機法
1.手法名稱:
人機配合法(Man-Machine Chart);簡稱為“人機法”.
2.目的:
學習如何記錄人與機器配合工作時之過程.
1>. 發掘空閑與等待時間
2>. 使工作平衡
3>. 減少周程時間
4>. 獲得最大的機器利用率
5>. 合適的指派人員與機器
6>. 決定最合適的方法
3.意義:
以圖表的方式,記錄操作人員與一部機器或多部機器之操作關系,并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與改善.
4.應用范圍:
1>. 1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2>. 數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3>. 數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
5.功用:
1>. 了解在現況下,操作人之時間或機器之時間是否妥善應用.
2>. 依上述之記錄加以質疑,尋求改善之地方
3>. 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異情形.
六、流程法
對象 |
著眼點 |
具體手法手段 |
設備布置 |
生產流程化 |
物料流程線圖 加工路徑圖 從至圖 作業相關圖 設備容易移動出口與入口 接近大房間化 |
制程改善 |
加工的改善 |
瓶頸工程改善 價值分析 價值工程 |
檢驗的改善 |
防呆裝置 作業管制圖 | |
物料搬運浪費的分析 |
制程流程圖 輸送帶 無法放入產品 | |
停滯的改善 |
同步化 同量化 降低批量 快速換模 | |
作業改善 |
消除動作浪費 |
動作經濟原則 標準作業順序 |
提高機器稼動率 |
自動搬運裝置 調整、機動人員配置 訂定標準作業時間 績效管理 專用機予以通用化 | |
提高機器可動率 |
保養計劃 設備病歷分析 零件標準化、共享化 | |
消除現場零亂 |
推行5S運動(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教養) |
七、工作抽查法
1.定義
工作抽查法系指應用統計學上的抽樣原理來研究工作中人員與機器設備之活動情形,它是一個了解事實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可在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之下獲得有關人與設備之間的有用信息.
2.常用的三種主要用途:
1>. 人與機器活動狀況抽樣: EXL: 決定操作員每天工作占百分之幾,空間占百分之幾.
2>. 績效抽樣: EXL: 成型機待機之比率,操作員之工作績效等.
3>. 工作衡量: EXL: 建立操作的標準工時,尤其適用于文書性質的作業
3.工作抽查之好處:
1>. 觀測時間短,并可同時觀測數部機器或操作人員之狀況.
2>. 調查時間較長,可去除因每日不同之各別所造成之差異現象,因此共結果較為客觀可靠.
3>. 所被觀測的對象所產生的干擾次數及時間較短.
總之,工作抽查不需使用馬表的技巧,不需費大批專門人員連續時間的觀測.更不需對個人的努力或成績作主觀的評判,而能比任何其它測試方法在較短的時間、較少的成本、較佳的客觀情形之下,獲得有關人員或機器的工作實在狀況,作為管理上采取行動的根據.
4.實施『工作抽查』的步驟:
1>.宣傳與訓練
2>.究訂抽查的目的
3>.詳加觀察,收集有關資料
4>.決定抽查的工作項目
5>.設計記錄用表格
6>.決定觀測次數
7>.決定觀測時間
8>.現場觀測
9>.觀察結果的整理與檢討
10>.決定時間標準
11>.決定工作績效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電子電器行業PLM解決方案
下一個文章:精益生產培訓系列-IE詳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