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fā)布:2024/2/20 瀏覽次數(shù):662
在制造企業(yè)里優(yōu)化(降)庫存是一場持久戰(zhàn),特別是當企業(yè)銷售下滑的時候,賬面上庫存資金會變得特別扎眼。于是老板一聲令下,命令全公司對庫存開刀,消滅庫存這個“萬惡的根源”,有些激進的老板會要求砍掉一半的庫存。
庫存不是憑空蹦出來的,比如原材料的庫存,就是根據MRP的運算結果,向供應商下采購訂單。
如果MRP運算得不準確,那么采購數(shù)量肯定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過量庫存或缺料的情況。
以下我為大家列舉了九種因素,它們可能是影響MRP運算準確性的關鍵因素。如果我們可以控制住這些關鍵點,優(yōu)化庫存的目標也就容易實現(xiàn)了。
1、預測
首先,預測要準。如果客戶要求交付的提前期,小于原材料采購的提前期,那么我們就只能根據預測來備原材料,否則是趕不上客戶交付日期的。
比如說,客戶從下訂單,到貨物交付指定地點的全部時間是2周,而我方采購原料就需要3周時間,再加上內部生產和運輸?shù)臅r間也要1周,這樣2<(3+1),如果不事先備好原料庫存,肯定是沒法按時交貨的。
備原料庫存的依據就是客戶提供的預測,因此預測的準確率對于庫存的影響至關重要。
2、BOM
MRP中的一個重要輸入就是BOM,如果系統(tǒng)中的參數(shù)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就會導致MRP運行結果不準確。
BOM建好后難免要進行修改,比如說一些原材料的用量發(fā)生了變化,或者有了新的替代材料。一旦BOM發(fā)生了變化,在MRP系統(tǒng)里都要做及時的更新。
我們還要檢查老BOM中的專用件庫存情況,停止生產或者采購不能用于新BOM的零件,避免產生廢棄的庫存。
更新BOM的權限,最好是由主數(shù)據維護人員來控制,他可能是歸屬在產品工藝部門,財務部門或者是供應鏈部門,不管是在哪個職能管轄下,都需要由專人來負責維護更新。
3、交貨期
供應商的交貨期不能隨意改動。交貨期也是MRP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它的定義是從供應商接到訂單,直到貨物收到倉庫的全部時間,包括了接收訂單、處理訂單、生產訂單、運輸訂單,直到抵達客戶倉庫簽收的全部時間。
MRP是根據整個Lead time的參數(shù)來決定下達給供應商訂單的日期和數(shù)量。如果Lead time縮短了,那對客戶來說是好事,因為他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庫存。因為訂貨數(shù)量等于:
(二次訂貨間隔天數(shù) + Lead time) X 平均每天的需求用量 + 安全庫存 – (庫存數(shù)量 + 在途數(shù)量)
想要優(yōu)化庫存,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降低供應商的交貨期Lead time,也就是縮短“下訂單——交付訂單”的周期時間。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供應商要求增加Lead time,比如一些國內企業(yè)經常會面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在春節(jié)前夕工人要返鄉(xiāng),夏天高溫炎熱工人想要請假休息,到了秋季,一些農民工要回老家?guī)兔η锸。許多原因都會導致交貨期的延長,從而使得我們的庫存增高。
客戶最擔心的是,供應商擅自延長了交貨期,不但沒有主動通知客戶,反而尋找出各種理由借口延遲交貨,這樣就會對客戶造成缺料的風險,也會降低庫存的齊套率,形成急需用的原料短缺,而用不著的原料在倉庫里堆積的局面。
4、供應商按時足量交付
如果供應商送貨晚于要求到貨的時間,就會打亂原定的MRP計劃,可能會引起缺貨?蛻粼偈褂米芳佑唵蔚姆绞絹硪蠊⿷萄a貨,就會造成了計劃進一步的紊亂。
如果供應商不能足量交付也會產生類似的問題,到底是要給供應商再下多少數(shù)量的訂單?這是經常困擾物料計劃員的一個問題,每次都要耗費時間精力手動計算,還要和供應商進行大量溝通和跟蹤催貨。
這些額外的工作,都會導致計劃員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我們的庫存控制計劃不能有效地實施。
5、原材料及時入庫
及時入庫包括實物和系統(tǒng)兩方面。倉庫在收貨的時候,可能會碰到若干家供應商同時到貨的情況,倉庫收貨人手是固定的,可能沒有足夠的工人來處理集中到貨。
如果原材料堆在倉庫門口,沒有及時拉入倉庫,可能會有財產的偷盜損失,或者是原料在倉庫外風吹雨淋,有失去正常使用功能的風險。
如果沒有及時錄入到系統(tǒng)中,但是生產線急需使用原材料,那就可能在未入數(shù)據庫之前領用材料。
雖然有些人會在事后補上領用手續(xù),但不是每一筆賬都能夠清楚地記錄下來,一旦當事人沒能回憶起來,就可能會給后續(xù)的數(shù)據處理造成隱患。
原材料已被消耗,但是沒有被記錄,系統(tǒng)數(shù)據沒有更新,倉庫原材料的賬物就會不符,數(shù)量發(fā)生了差異。
6、倉庫數(shù)據
由第5點引申到了倉庫數(shù)據必須是可靠的。關于數(shù)據有一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 out”,如果輸入的信息是不準確的,那么輸出的結果也必然是錯誤的。
MRP非常依賴于庫存的準確性,而庫存也正是MRP的一個重要的輸入。如果庫存數(shù)據是不準的,那么系統(tǒng)運行跑出來的結果肯定也是錯誤的。
庫存差異通常是在盤點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通常我們需要追查歷史記錄,才能夠回憶起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導致了差異情況。時間相隔得久了,就會想不起來當時的情況,變成了一筆糊涂賬。
倉庫數(shù)據的不準,會導致MRP結果的偏差,由此來制定出的采購訂單,必然是有問題的,向供應商要貨的數(shù)量,要么是不夠,要么就是過量。想要控制住庫存,確保倉庫數(shù)據的準確性是重中之重。
7、半成品控制
半成品數(shù)量要準確,這個道理和倉庫原材料數(shù)量準確性是一樣的。在很多企業(yè)里,半成品庫存數(shù)量是由車間來負責的,車間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半成品庫存的準確性,因此我們要特別留意一個情況,那就是報廢。
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生產出一些不合格品,這些廢棄產品的數(shù)量需要如實上報,因為這決定了庫存的數(shù)量準確性,但由于工人的獎金與生產合格率直接掛鉤,因此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一方面監(jiān)督工人,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工人不會無故受到懲罰。
我以前碰到這樣的情況,倉庫領用了100套的原料,但實際最后只生產出了90套的成品,另外的10套不知所蹤,后來在全廠盤點的時候,在車間的某個犄角旮旯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不合格品。
這些產品都沒有申報報廢,而是被車間工人藏了起來,原因就是不合格品的數(shù)量,超過了他們考核規(guī)定的上限,如果如實上報,獎金就會沒了,還要扣工資。
工人就會想“我一天的工資也就100來塊,被你扣了大幾十塊,那我半天的活就白干了”,因此就把不合格品隱藏了起來。車間的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庫存的差異,從而使我們的控制庫存計劃泡湯。
8、物料失竊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制作保溫杯的企業(yè)里工作,他曾經和我說過這樣一個情況。以前他們工廠在每天的傍晚時分,會從工廠內“飛”出一個個橢圓形的物體,外面用塑料泡沫袋包裹好,飛出來的就是他們產品——保溫杯。
工廠里的人,利用夜色昏暗,把事先準備好的保溫杯扔出廠外,然后再由同伴在外面接應,把保溫杯撿起來拿到市場上便宜地售賣。
財產失竊的現(xiàn)象一旦發(fā)生,企業(yè)必須要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保護公司的資產,同時也保障了庫存的準確率。
9、物料計劃員
物料計劃員需要完全遵守標準操作流程SOP來工作。
采購流程應該是有明確的規(guī)定,比如說分成“核對需求—檢查庫存—釋放訂單”等3個步驟,但是有些人自持經驗老到,為了貪圖省事,會跳過其中的幾個步驟,直接到最后一步。
這種小聰明的做法是存在著很多的隱患。在下采購訂單的時候,首先要根據系統(tǒng)的需求,扣除庫存和在途數(shù)量后,才能夠給供應商下采購訂單。
有些計劃員憑著自己的經驗,只是簡單參考了上一次下單的數(shù)量,而沒有來審核需求的變化和庫存的情況,就直接復制前一個訂單,然后做了一張新的訂單。
訂單下了以后,也不去和供應商進行確認是否收到,也不進行交期數(shù)量的核對,任由供應商自行安排交貨。
計劃員如果不遵從標準操作流程,想要執(zhí)行完美的庫存控制計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以上我為大家總結了九種會影響庫存優(yōu)化的控制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還要時刻留意各種異常情況,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進行持續(xù)改善。優(yōu)化庫存是一場持久戰(zhàn),我們要做好長期應戰(zhàn)的準備,打造好堅固的流程防線。
上一個文章:生產計劃編制步驟你知道多少?
下一個文章:準時制JIT在中小企業(yè)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