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4/8/20 瀏覽次數:3380
16 庫存大增,誰之過?
一九九九年三月四日(一個星期后)
“你們怎么搞的?卸下一車貨物,竟然要花兩個小時?”
“我們不能整天干等著。”另一個貨車司機也在抱怨。“為什么只有你們兩人值班?”
“找救兵吧!绷硪粋司機咆哮。
那叉車司機沒有理會他們,跟貨車司機頂牛實在不理智,何況他們說的是事實。他把叉車的叉調低一點,然后向前駛,當貨盤穩固地擺放在叉上后,他把叉車往后退,拐一個彎,然后駛向條碼站,登記貨品內容,安放位置也定出了。片刻間,叉車就慢慢駛進一條長長的走道,貨車司機看著那龐大的叉車在走道漸漸遠去。
那是一座很大的倉庫,差不多六百碼寬,幾乎放滿了皮亞高公司的優質產品,叉車司機沒有權利查閱電腦,但他不看電腦也知道庫存在這兩個月里不斷增加,F在,全部較方便的儲存位置都已被占用了,他不得不駛到倉庫的最末端,把貨盤堆放到十碼高,所花的時間可真不少,貨車司機在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見到他了,難怪他們都在咆哮。
當叉車司機回來處理下一批貨時,貨車司機都已跑光,大概找倉庫經理佛烈投訴去了。這對他們來說會很有效吧,他會心微笑,一面小心翼翼地瞄準他的叉。佛烈絕對不會把其中一輛裝貨用的叉車調來幫助他卸貨的,如果這倉庫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的話,那就是出貨任務絕對不可以延遲到第二天。為保證做到這一點,他們甚至要加班加點,佛烈的獎金就靠這個了。
晚上十點后,最后一輛空車在半小時前駛離了,倉庫現在只有佛烈一人。他在他的王國的末端來回踱步,望著一列列貨架,自言自語:“今天又多占用了六碼。”這就是他量度庫存的方法,他的倉庫又有六碼地方被貨物占用了。
但這并不是他唯一的煩惱,只是最惱人的一個。貨車司機不斷加壓,令他不得不增加一輛叉車來卸貨,但他是付出了代價的。今天,他們首次完成不了出貨任務,差不多百分之十的訂單都沒有運出。
佛烈清楚記得那段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訂單出不了貨的日子,但當時是由于沒有庫存,從來不是因為他的裝貨能力不足。
他應該用后面的裝貨區進行卸貨嗎?作用不大,進倉的貨物差不多有一半用來取代倉庫前方被運走的貨物,叉車要走的平均路程短不了多少。
但可能比什么都不嘗試好,明天他會看看能否在倉庫后方增設一個條碼站。但是,每倆貨車的卸貨時間仍然會長得不合理,排隊卸貨的車龍會越來越長,而司機的怒火也就越來越高漲。唯一能夠大幅削減排隊時間的,就是在附件暫時卸下所有貨盤,其后再把它們逐一安放在適當位置,但這代表工作量會加倍,也就是說,需要更多人手。
不行!佛烈做出結論,他的其中兩個主要衡量指標已經不保,庫存周轉數(inventory turns)已達歷史新低,而準時交貨率也快速下滑,他不可以讓成本也超出預算,絕對不容許。
出路只有一條,各工廠必須停止運來那么多貨,所有問題都是源于它們交來太多貨了,而他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佛烈踱回辦公室,腳步聲回響在整個空間中。他氣極了,他們竟然把他推向這樣的困境。他控制不了的東西,他們也要衡量,要算到他頭上來。工廠發瘋了,而他卻成為替罪羊。
從前,他儲存大概兩個月的庫存,也許再多一點。自從年初起,庫存就急升到差不多三個月,而他仍然有貨物短缺。有六種產品他完全沒有庫存,而另外二十多種,庫存已降至警戒線。但庫存極充裕的產品,工廠卻不斷送來,有多少產品存量起碼超過六個月呢?他得查查看,但必定超過五十種。
工廠里的人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很無奈,他不能拒絕接收送來的貨物,他不能命令貨車司機把他不需要的貨物原車運走。
現在應該做的,只有一件事。如果他們要他為庫存周轉數負責,那么,運送什么產品到他的倉庫,就不應該再由工廠決定,要由他決定才對。
是時候采取行動了,以目前事態的發展速度,不用一個月,倉庫就會填滿。到那時他們會怎樣辦?叫他把貨物存放在停車場嗎?
佛烈決定做一件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他要直接發一封有力的電子郵件給事業部副總。他又一想,決定給所有廠長發一份副本,這批人該覺醒了。
夏里信隔著辦公室的玻璃幕墻,俯瞰他的工廠生產線。放眼望去,是一排排機器,偶爾有幾個人站在其中,那層厚厚的玻璃把噪聲都隔掉了。對夏里信來說,這景象看來很平和,跟以前比較,這里實在平和,再也沒有狂亂的催促,不需要到處救火。自從實施了“鼓-緩沖-繩子”后,這些都沒有發生了,一個這么合乎邏輯的步驟,為什么他們不一早就實行?
但是,命運就是如此復雜。當這里一切運作順暢,有人就會在其他地方挑起事端。那個叫佛烈的家伙,不管他叫什么名字,已經捅了馬蜂窩。自從他發來那荒謬的電子郵件后,這兩天又多了幾個倉庫經理附和,這批人到底在盤算著什么?以為可以代替他管理他的工廠嗎?代他決定該生產什么、運出什么嗎?
他們的投訴都是沒有根據的,如果你把他們吹毛求疵的話都抽走,就可以清楚看見,他們的投訴只基于一說,那就是,工廠生產和運送的東西,都不是倉庫所需要的,這說法實在太離譜了。
他剛花了幾個小時,證明事實恰恰相反。在過去三個月里,生產都是由于要應付至少一個倉庫提出的緊急要求而啟動的。他的工廠生產產品,從來沒有一次不是因為有某個倉庫十萬火急地要貨,一次也沒有。
當然,他們并不會只為一個倉庫而生產某個產品。生產是為了供應整個網絡,否則工廠就必須以非常小的批量生產,單是切換(setup)就吃掉過多產能了。沒錯,自從他們實施了“鼓-緩沖-繩子”后,他們再也不用為了節省成本而大批量生產了,F在的批量往往只有以前的一半,有的時候甚至低于四分之一,但當工廠以這些較小的批量生產時,切換仍然是一個問題。
夏里信知道,他的員工并不笨,他們是把產品運送到需要該產品的倉庫去的。雖然如此,他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在電腦上翻查過去三個月的記錄,如他所料,產品都送到正確的地方去了。明顯地,當運送的貨量不足以填滿一輛貨車時,貨量就會被加大,如果他們沒有這樣做,他可以想像會遇到什么反應。在皮亞高公司,或任何其他公司,發半空的貨車都是絕對不容許的。
一小時后,夏里信看看他寫給事業部副總白禮仁的備忘錄,還是覺得不滿意,那備忘錄的語調不夠有力,太自我辯護了,內容好像還缺了什么似的。
他再讀一遍,然后也把各倉庫經理所發的備忘錄讀了一遍。他嘗試想像,白禮仁,一個不清楚當中來龍去脈的人,看來以后會有什么反應。
即使他多么不愿意,也得承認,他的備忘錄的確未能充分回應倉庫的投訴。他的錯誤明顯在于,他把攻擊矛頭指向他們從來沒有明確寫出的東西。在所有來自倉庫的備忘錄中,他們都很小心,沒有直接指責工廠生產了他們不需要的產品,他們只是隱諱地暗示而已。
到底是什么導致這個印象?是什么令工廠倍受指責?
他向自己提出這兩個問題后,尋求真相就容易得多了。他們最有力的論據就是,倉庫中很多產品的數量都遠遠超過目標水平。根據規定,他們需要確保有四個月存貨,但佛烈附上的清單顯示,他的倉庫有五十四種產品的存量已經超過六個月。
為什么會這樣呢?現在,ERP系統已能提供最新的實際庫存數據,工廠再也不用瞎猜了,他們都是按確切的數量運送的。要是每家工廠都像他那樣小心,確保運送量不超過四個月,為何還會有那么都產品存量過高呢?
夏里信轉向電腦,查看佛烈所指的數據。佛烈的清單上有十二種產品是他生產的,而且,沒錯,它們的存量都太高了,原因何在呢?
夏里信開始嘗試發掘個中原由,他將焦點集中在存貨量最高的產品。他最后一次把這項產品運給佛烈時,他的倉庫有多少存貨?他從來沒有試過在系統中尋找這個答案,所以,他花了不少時間,在鉆進了幾個死胡同之后,最后才弄清楚怎樣在電腦系統中找到答案。
最后一次運送該產品給佛烈,是在一月七日,即大約六個星期前。那時候他的庫存量只能應付市場兩個星期的需求,而夏里信的工廠運過去的貨,把庫存量提升到剛好四個月。自此以后,再也沒有運送了,但現在系統卻顯示庫存量為八個月,一定是電腦出了嚴重問題。
夏里信決定在向信息技術部開炮之前,先查看另外一個可能性。佛烈會不會由于擔心產品短缺而向另一個倉庫要貨呢?這就可以解釋一切了,這些倉庫經理一手把事情搞亂,然后把責任推給工廠,他們總是這樣,但他如何證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鉆進分銷系統查個清楚。
夏里信并不熟悉電腦系統的這個部分,所以要花上更多時間,最后他終于弄清楚怎樣找出該產品在佛烈的倉庫的所有進出記錄。那清單沒完沒了的,大部分資料都跟問題無關,是送貨給客戶的記錄。貨量都很小。
他把清單翻到一月七日那一頁,找到他的工廠送貨來的那一行,但他更想看到的是佛烈從其它倉庫要貨的記錄,卻完全找不到,甚至翻查到十二月初也沒有。但清單上另一種不同的記錄,卻為整個問題代聊一線曙光。
那就是產品銷售預估的記錄,每個月更新一次。夏里信倚在椅子上,他早該預料到這一點,如果營運部門出了亂子,那必然是總部做的好事。
在二月一日,該產品在佛烈所在區域的銷售預估降到大概一半,到了三月一日,又再向下調。由于庫存是以多少個月的預估銷量來量度的,難怪庫存量現在就變成八個月那么多。生產部沒有錯,負責貨運的部門也沒有錯,錯就錯在銷售預估。
夏里信繼續查看其他十一種產品,以確定同一現象是否也存在。現在,他可以重寫那份發給白禮仁的備忘錄,而有把握到底他祈求的效果了。毫無疑問,倉庫插手工廠事務的可能性將被排除,他的備忘錄將強而有力,因為它會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并清楚指出誰該對問題負責任。
白禮仁盯著皮亞高公司財務主管發來的一封短而苛刻的電子郵件:
“你正令公司的現金大量流失,你的事業部在一月份超支達四千五百萬美元,二月份再多五千二百萬美元,你必須立即扭轉這趨勢,停止破壞!
這份備忘錄對白禮仁來說并不是很大的意外,因為庫存增加而令現金流失的速度,他是清楚知道的。唯一令他感到有點詫異的是他們那么快就找上門來。唔,這其實也不出奇,這個新的ERP系統提高了運作資料的透明度,不只他享有,總部也有。
他發掘庫存攀升已經好一段日子了,起初他不加理會,以為只是年終現象而已,F在他知道這已經快速發展成為大災難,他也知道問題從何而來,那是由于“鼓-緩沖-繩子”的實施令工廠隱藏的產能被發掘出來。一旦工廠產量比以前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而銷售額卻不變,庫存不斷跳升就無可避免了。這是很清楚的。而白禮仁不清楚的是,該怎樣應付這個局面。
他并不需要總部的備忘錄提示他必須有所行動,要大刀闊斧、要快。
起初,他以為自己已有一個簡單漂亮的解決方案。根據現行的衡量系統,每當工廠把產品送到倉庫,系統就會記錄工廠達成了一單內部銷售。到底送來的產品是不是倉庫真正需要的,衡量系統就不管了。無論如何,得分的是工廠。所以,白禮仁以為只要修改一下衡量系統,就可以制止不請自來的庫存堆積。
如果送來的產品真的是倉庫所需要的,才算是內部銷售。這就可以制止工廠為得分而盲目生產,制止它們生產分銷系統不需要的東西。
ERP系統的威力、運算速度和所儲存的大量資料,令衡量系統得以做出這項修改,新措施兩個星期不到就實施了。
但這改動沒有什么效用,庫存還是繼續上升。
實施后,工廠真的只生產分銷系統要求的產品。事實上,工廠生產每種產品,都是由于倉庫缺貨或即將缺貨而提出緊急要求。
白禮仁對其中一點感到驚訝不已,不是指工廠現在都在做應該做的事,他的廠長們都懂得顧全大局。令他驚訝的是,竟然出現那么都短缺。
缺貨的次數的確有所下降。不到一年以前,ERP系統還未在分銷環節實施,大概百分之十五的訂單出現缺貨,ERP系統實施以后,缺貨的次數降到百分之十左右。工廠產能增加也造成另一影響,缺貨再減到低于百分之四。倉庫之間互相調貨的情況也大大減少了。最令白禮仁想不通的是,庫存那么高,但缺貨仍然頻繁出現,令工廠要不斷忙于救火。
這疑團困擾著他,他花了相當時間才找到答案。
雖然工廠是由于某倉庫缺貨才啟動生產,但只為一個倉庫生產太不劃算了。所以,工廠生產出來的貨也運到其他倉庫去,令各倉庫的存貨達到目標庫存量。比方說,由六個星期增加到目標的四個月,這就意味著,補貨是根據多個星期后的銷售預估,但是這項預估的可靠性卻是個疑問。
事實上,誰還能談可靠性呢?產品在一個區域的銷售預估,出錯的可能已經非常大。難怪產品在很多地方庫存過多,而在其他地方卻不夠。當你面對六百多種產品及二十多個區域倉庫,缺貨就難以避免。
他們必須令預估更準確,這是減少缺貨的唯一辦法,也是制止過多庫存堆積的唯一方法。他們的新ERP系統有一個花哨的預估模塊,提供的功能比他們以前用過的更五花八門,但出來的預估并不準確。在這方面,ERP系統令他們失望了。
上星期,他跟佐治談過。起初佐治還試圖堅稱霸軟公司的預估模塊是業界最好的,后來他又想甩開責任,但白禮仁知道怎樣令他無地自容。不管有多困難,霸軟公司一定要弄來更好的預估模塊,這是絕對需要的。
白禮仁有點懷疑,霸軟公司的專家真的能弄來一個準確的預估模塊,機會有多大?要得出準確的預估,是可能的嗎?而且,即使他們真的能辦到,剩下來的時間也不多了,他現在就得采取行動。
他把備忘錄再讀一遍:
“你的事業部在一月份超支達四千五百萬美元,二月再多五千二百萬美元!
以事情現在發展的速度,三月份現金難免再流失多六千萬美元,總部又會有什么反應呢?
他想起來就覺得不寒而栗。
他必須現在就采取行動,阻止現金流失,即使他的做法長遠來說會是愚蠢的,但他必須停止工廠生產。
事實上,整個局面是多么的怪誕。工廠發掘出大量隱藏的產能,它們更有能力應付分銷的需求,但情況反而迅速變壞,真是沒有道理。
一定是它們現在犯了某些基本的錯誤,令情況變壞,但不用花錢就獲得更多產能應該是好事才對,對于這一點,沒有人會提出爭議的。
有了這個信念,白禮仁把思路轉向最基本的環節。為倉庫補貨,就是為了保證倉庫達到目標庫存量,分銷系統的目標庫存量是四個月,他記得這做法從來沒有改變過。另外,以他記憶所及,分銷系統中的平均庫存量一般徘徊在目標的一半左右,即大約兩個月的水平。但現在情況有變,庫存正快速攀升,相信到了季末,平均庫存量會達到三個月或更高。
他嘗試總結一下,工廠產能增加了,令倉庫和庫存越來越接近目標庫存水平,就是問題的根源嗎?怎么可能呢?
突然間,他恍然大悟,答案實在簡單得可笑,目標庫存量定錯了!
白禮仁苦笑,目標庫存量是多年前定的,是根據系統當時的處理能力、當時補充倉庫賣出的產品平均需要的時間而定的。去年他們大大加快了為倉庫補貨的速度,但卻沒有想到最明顯不過的事:分銷系統的補貨速度加快了,倉庫的目標庫存量也應該減少一半。
他不需要采取其他行動了,也不需要下令工廠停產。他在工廠的衡量基準上所做的改動已經可以保證達到同一效果。在新的衡量方式中,工廠不再會因為發貨到沒有需要的倉庫而得分。所以把目標庫存量降低,可以保證工廠不會過量生產,這就會制止倉庫的庫存攀升。事實上,把目標庫存量降到兩個月,就可以令庫存下降到比以往任何時期更低。把整個趨勢扭轉過來,也可以釋放更多現金,而總部也不會再找他麻煩了,他將成為英雄。
白禮仁滿心歡喜,開始寫電子郵件給所有相關認識,下令把目標庫存量減半。這并不是一宗小事,他知道他正要改變的是人們習以為常的運作方式,他必須詳細解釋每個細節,否則就會惹來種種猜測,甚至怒火。
廠長的反應會怎樣呢?他們會說,降低目標庫存量會導致生產批量過小。在某程度上,這說法沒有錯,但不會是個真正的問題。白禮仁決定花點時間把這個也解決掉。
以前,當一個倉庫出現短缺,而其他倉庫的實際平均庫存低于目標庫存量約兩個月時,工廠就需要生產整個市場兩個月的消耗量。
但現在,把目標庫存量降到兩個月,當一個倉庫出現短缺,絕大部分其他倉庫都不需要進貨。而在那些庫存量低于兩個月的倉庫中,缺少的大概只是一兩個星期的貨,甚至不足以裝滿半輛貨車。
白禮仁越想越吃驚。他意識到,工廠每次生產,以轉換時間占總時間大概十分之一計算,平均批量將只是一個倉庫兩個月的銷售量,即傳統批量的百分之四所有。白禮仁清楚知道,批量這么小,頻繁的切換會把產能統統吃掉?晒⿲嶋H生產用的產能還不到以前的一半,他們將無法跟得上銷售速度。
所以,當考慮到產品供應在下一季將受到的影響,降低目標庫存量就不是一個好主意。白禮仁失望極了,他發覺自己在原地踏步,答案必然在于大大改善銷售預估。但是,他現在沒有其他選擇,他必須采取行動。
他發完有關降低目標庫存量的郵件后,便打電話給佐治。
佐治放下電話,把頭埋在雙掌中,他現在怎么辦?
白禮仁向他逼近,要他安裝一個能夠準確預估未來銷售額的預估模塊。經過整整一個星期瘋狂地發備忘錄和打電話,他終于找到蘭尼,可是蘭尼卻不肯跟他合作。而且還取笑他說,要準確預估數星期后某產品在某區域的市場需求,是沒有可能的,連理論上也行不通。
佐治不太明白蘭尼所舉的理由,只知道霸軟公司肯定不會給他一個更好的預估模塊。
他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份鬼差事呢?無論他干什么,總是不夠好,為了一些他控制不了的事情,他一次又一次受責難、被攻擊。
他為皮亞高公司的實施項目拼命工作,要不斷面對客戶的無理要求、軟件程序員的緩慢回應、軟件BUG、ERP系統上的錯誤配置……經過多年奮斗,看來他終于把問題都理順了,他終于把這龐大而且復雜的項目變成KPI公司最閃亮的明珠、最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
但,現在這一切都泡湯了。
白禮仁說得很清楚,除非預估的準確性大大提高,否則他以后再也不接待KPI公司潛在客戶的來訪了,因為他不能向人家推薦一個直接令庫存跳升一億多美元的系統。而且他還暗示,會把這件事告知皮亞高公司其他事業部副總。而蘭尼,唯一能對此做點事的人,卻連聽也不愿意聽。
佐治受夠了,他決定放棄,把爛攤子推回給瑪姬,由她來承受,說不定她有辦法敲開蘭尼的腦袋。佐治不管了,他要求調到其他項目。
機艙服務員把瑪姬的餐盤拿走,現在她可以繼續處理電子郵件了。下一封來自佐治。佐治的郵件總是帶來好消息,而他報告潛在客戶訪問皮亞高公司時所用的字句,總是那么幽默,她含笑點擊鼠標,打開他的郵件。
笑容很快便從她的臉上消失了。
嘉露是對的,他們應該堅持只出售科技,“這是軟件,這是軟件設計明細,軟件根據明細的需要運作。好,我的任務完成了,大家都滿意”。但不成,他們偏說要出售價值,真是天大的錯誤!
白禮仁需要有關生產的軟件,霸軟公司供應軟件,KPI公司就安裝,一切很成功。軟件運作良好,成績也達到了,是令人驚嘆的成績。但是,他們可以松一口氣了嗎?他們是否覺得任務已圓滿結束,并獲得人們的掌聲呢?一點也沒有。
現實就是這樣,短短三個月后,炸彈就在他們面前爆炸了,不是因為生產出了什么大亂子,生產部一切都運作良好。
分銷系統的成績倒退了一億美元,而他們正備受指責,這就是所謂出售價值,你得為無邊無際的事情負責任。
一億美元,事情一旦傳開來,瑪姬不難想像會有什么后果,F在,競爭對手那么妒忌霸軟公司和KPI公司,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炒作,開動大喇叭來抹黑宣傳。你有一個不佳的實施案例是一回事;你最佳的、經常樂于引用的案例,一家你曾建議幾十位潛在客戶前往觀摩的企業,突然成為你最害怕的惡夢,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她有辦法勸服白禮仁不把事情張揚開來嗎?除非她承諾會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但這就表示要迫使蘭尼出馬了。
這肯定難如登天,尤其是蘭尼確信自己實在沒有辦法交出更好的軟件,就別打他的主意了。該死,為什么他不能敷衍白禮仁一下,假裝努力一下呢?沒有人預期一個新的軟件模塊會在不到六個月就開發出來的。在這六個月內,白禮仁一定會找到解決方案的,一個不依靠軟件的解決方案。
她下定決心向蘭尼施壓后,又回到佐治的郵件,她必須向蘭尼提出什么具體要求呢?
瑪姬把佐治的郵件再讀一遍,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她不禁咆哮,問題比她原來想像的嚴重得多。
盡量令皮亞高公司不把事情向外張揚,其實于事無補。在白禮仁的事業部發生的事并非偶然,也不是倒霉的單一個案,而是一個警告,預示著有什么大麻煩將會接踵而來。
佐治清楚地指出,白禮仁絕不是無理取鬧。他們的軟件幫助工廠把隱藏的產能發掘出來,當產量大增而銷售額滯后時,分銷系統的庫存不斷增加就無可避免了。工廠根據訂單生產是不會引發這個問題,但如果工廠根據銷售額預估而生產,問題就難免了,成品庫存將攀升。
在供貨給分銷系統的工廠中,有多少家已經安裝了新的生產軟件呢?大概是他們今年啟動的項目的半數。
而在這幾十個項目中,由于生產的實施往往都成功提高產能,上述問題就必然會出現,庫存會攀升,而他們會倍受指責。
她可以隱瞞一個個案,或者兩三個,但不是幾十個。他們將會臭名遠揚,沒有公司敢沾手他們的軟件,那是死路一條。
一分鐘后,她提起公文包,決定乘下一班飛機回去。她一定要讓史高泰知道這件事,事情不是在電話上可以說的清的。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仍然不足夠-ERP和TOC的新境界(十八)
下一個文章:仍然不足夠-ERP和TOC的新境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