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4/10/20 瀏覽次數:4021
身處信息化時代,企業經營者要想保持高效穩定的經營,在尋求穩健中增長的道路上,IT技術手段已經成為企業的左膀右臂。但今天當我在社區中看到有人提問“公司實施信息化戰略,是先上OA還是先上ERP”的問題時,我還是會有以下幾點的疑惑:
1.信息時代背景下,什么樣的公司可以不用IT手段來管理?
2.仍然會將OA的范疇和ERP范疇界定的如此模糊是因為信息化的知識普及度不夠?
3.是不是傳統信息化的概念只有OA和ERP?或者認為這兩者是其他“高層建筑”的基礎?
中小企業需要不需要IT來保駕護航
首先,我要先說服或者尋找到一個答案來回答我的第一個疑惑。這看似一個不需要做出回答的問題,確確實實的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很多中小型公司不愿意大量應用IT系統。公司規模小但是業務繁重,“輕公司”的如果不用IT系統幫助管理,很多是無法正常經營的。這一點說明現代公司不能不用IT技術來幫助管理。
其次,中小企業的成長多半屬于滾雪球式,在到達一定規模之前確實必要性不大,但是如果在到達一定規模之前沒有IT系統的幫助,那么在這個臨界值之后的工作將會非常繁重。或損失一批歷史數據,或耗費一定人力、時間成本去完善歷史數據的記錄。所以說上不上IT系統的不是問題,上的時機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OA和ERP是“二選一”還是“人的兩腿”
本身OA和ERP在系統設計的初衷上就有著根本的區別,OA對于行政管理上的功能相對側重,ERP對于生產運營管理的功能更加專業。兩個系統關注企業經營的不同維度,OA支持的是覆蓋企業每個辦公室工作的,而ERP則覆蓋企業每個車間、倉庫等生產場所的系統。
近日IT168的CIO-CTO俱樂部舉辦的一次“ERP深化應用”主題研討會中,有企業的ERP項目經理談到企業在做ERP深化應用時往往考慮和OA進行整合審批流程,要么就是和財務系統整合這里充分體現了OA和ERP本身不應該徹底分家獨立的來看。
比如OA中費用報銷,訂單審核之類的審批流程,OA中記錄的是審批流和影響審批結果的來龍去脈,單一的審批結果對OA來說毫無意義。ERP不同,它要的是結果,一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可執行命令(Order),對于ERP來說,準確的命令是ERP高效執行的前提。所以兩者的聯系就是命令的快速導入,做接口或者手工輸入都可以。現在的企業IT應用已經越來越精細,越來越繁雜,如果企業中IT分系統很多,會很不方便,一來增加業務流程的數量,二來增加流程執行的成本,三則對于更深層次挖掘出這些IT系統關聯數據信息的商業價值造成巨大困難。所以也不能說沒有關系,從IT整體規劃的角度來看,OA和ERP不是兩個沒有關聯的系統,恰恰相反,業務上有著緊密聯系。
萬丈高樓要從地基開始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帖子中,有人建議先上OA,原因很直接:簡單。雖然用戶或者高層能很快的看到效果,但是我卻持不同意見。首先,簡單是相對的,大部分屬于B/S架構的OA操作起來都不復雜,而很多定制的流程卻并不是十分友好,造成很多流程限制很多執行并不順暢。簡單有時候很容易被理解成為界面友好,更多的應該考慮帶來的價值。相反ERP的實施起來經常被人說:“1年能完全跑起來就不錯,跑不跑的順還不一定!”但是只要跑順了那么企業生產過程管理必有較大改善。
如果說用兩三個月梳理企業管理思路,讓OA系統能夠在幾個月內得到落實與貫徹,也可以將這個過程看做企業問題梳理的過程,讓領導能理清思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總之,如果企業的短期信息化方向是在OA和ERP兩個系統建設為目標,我認為可以參考幾個指標來選擇實施項目:1.時間要求,盡管大型OA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全部實施完成,但相比一般情況下的ERP實施還是有時間優勢的;2.成本要求,OA我們知道很多按照接入節點或者IP數來計算的,但是總成本實施起來也不會比ERP系統的高所以成本在這兩個系統的選擇種還是有相當的影響因素的。3.人力成本,OA產品的成熟度便于企業能夠很快找到運維的合適人員,而ERP系統的運維則相對復雜一些,因此對企業的人力要求也相對較高一些。4.決策者需要問問自己,企業到底需要管什么,什么需求更迫切以避免造成過度投資。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如何分步驟實施ERP規劃
下一個文章:企業如何為ERP進銷存系統選擇配套的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