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4/11/24 瀏覽次數:3962
一個月的生產計劃終于完成了。但是,沒想到剛完成沒有幾天,銷售部門的一張緊急插單,就把生產部門的生產計劃全部打亂了。這種情況,存在于大部分企業之中;很對企業計劃人員對于這種現象也是叫苦連天。
確實,插單無論對于生產計劃還是對于采購計劃,其影響都是非常之大的。
對于生產生產計劃來說,在原有生產計劃中間,插入一張生產訂單,就相當于要調整后續的所有生產計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不是簡單的把后續生產訂單往后挪就了事的。而是要綜合考慮各張生產訂單的交貨日期及客戶的級別等因素,以減少因臨時性改變生產計劃而對于企業的損失。
而對于采購計劃來說,影響更是重大。因為對于中間的緊急插單來說,其物料需求都比較急,為了能夠在生產之前保證物料的供應,采購部門不得不支出一些額外的成本,以保證緊急訂單能夠按時生產。如公司可能會考慮自己去供應商那邊拉貨或者讓對方快遞、專貨專送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會影響到企業的采購成本與供應鏈計劃。有些追求零庫存生產的企業,生產計劃的調整,帶來的是采購計劃的大幅度調整。這個采購交期的變更,讓很多采購員無所適從。
可見,緊急插單生產無論對于采購訂單還是銷售訂單,其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而且,會大幅度的加大工作量;并且,對于管理要求越高的企業,其影響反而越大。
ERP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希望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為插單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ERP解決方案一:利用客戶優先級或者訂單優先級來考慮緊急插單的情況。
客戶優先級是企業根據客戶的利潤貢獻率、付款條件等因素給客戶進行分等級,對于等級越高的客戶,企業總會給與特別的關照。對生產計劃來說,ERP系統在利用排程模塊進行生產計劃模擬的時候,若在交期無法一一滿足的情況下,總是會先考慮客戶級別高的客戶的訂單。這也是符合常理的,人家客戶給我們創造的利潤多或者是預付款生產,那企業當然要給與他們一些特殊的照顧,不然,一視同仁的話,就很可能導致這些優質客戶的流失。
所以,當企業決定根據客戶優先級別來安排生產計劃的時候,則ERP系統就會自動根據客戶級別的高低來安排生產計劃。如當生產計劃已經完成,此時,生產部門要中間插入一個客戶的訂單,此客戶的級別為B級,則利用排程模塊進行生產計劃模擬的時候,用戶有兩種選擇。一是對于當前還未開工的生產計劃,加上插進來的訂單,全部進行生產計劃的排序。這種徹底性改變原有生產計劃的方法,對原先的生產計劃會造成很大的改動,是對原先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的徹底性推翻,這無疑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特別對于小批量生產的企業來說,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第二種選擇,就是考慮客戶優先級。若用戶在排程模塊中,選中考慮客戶優先級別的話,則排程功能在考慮生產計劃的時候,則會優先滿足客戶級別高的生產訂單,當生產計劃無法全部按時完成的時候,則客戶級別高的生產計劃永遠是第一個考慮的。
當然,一般情況下,客戶級別高的生產訂單的優先級別往往是比較高的,但是,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客戶級別低的訂單有時候其銷售訂單或者生產計劃也會有比較高的優先級別。如可能這個客戶是第一次下訂單,而因為沒有歷史交易記錄,企業可能會把首次交易客戶的級別設置為B級,但是,第一次交易的話,按時交貨顯然非常重要,等等。這對這些特殊的情況,企業在客戶下訂單的時候,雖然這個客戶的級別比較低,但是,有必要在銷售訂單或者生產制令單上把這張單據的優先級別設置為高。也就是說,排成功能其實不是按照客戶優先級來安排生產計劃的,其實質上是根據銷售訂單或者生產訂單上的優先級別來考慮生產計劃的,只是這些單據上的優先級別默認是跟客戶等級一致而已。
這種方法因為計劃的調整由ERP系統幫助完成,明顯可以減少計劃調整的工作量。但是,這種方法對于企業的管理要求比較高,特別是要求企業嚴格按照客戶的級別來安排生產計劃。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人們考慮生產計劃時,除了考慮客戶的級別外,還會考慮生產線、產品的相似性等問題,所以,這種方法,在插單處里上,并不是很實用。
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這種處理方法的客戶,也不是很多。他們更多的是采用下面這種方法,利用鎖定功能來應對插單生產的問題。
ERP解決方案二:對于不調整的生產計劃進行能鎖定。
一般情況下,企業按周或者月安排生產計劃。如在月初,企業會安排好當月的生產計劃。如到月中,生產部門接到銷售部門的指示,要安排一張緊急訂單的生產。則已經完工或者已經在開工的生產訂單,當然不能調整生產計劃了。生產計劃人員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還沒有開工的幾張生產訂單,如何進行調整?
一般的思路是,生產計劃人員要先考慮這些還未開工的生產訂單,有哪些生產訂單,如因交期比較緊或者其他原因,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做調整的;然后把剩下的可以調整的訂單跟銷售部門提供的緊急訂單一起,考慮生產計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局部性的調整。
針對這種解決思路,在ERP系統中,就提供了一個鎖定的功能。當生產用戶需要對現有的生產計劃進行調整時,生產計劃員可以查看現有可以調整的生產計劃,在這個報表中,已經過濾了哪些已經完工或者已經在生產的生產訂單。生產計劃員要根據一定的規則去判斷,這些可以調整的計劃中的哪些生產訂單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做調整了,把這些生產訂單選中生產計劃鎖定。這個步驟完成后,再運行生產計劃模擬作業,此時,在模擬的過程中,ERP系統只會考慮調整未鎖定生產計劃的生產訂單及緊急插單,而不會在整體上進行大范圍的變動。 這個方法根第一個解決方案的區別,就在于這個方法給與用戶更多的參與性。第一種方法ERP系統考慮生產計劃,首先考慮的是客戶的交期與優先級別或者訂單的優先級別;而第二種方法首先考慮的時候已有的生產計劃有沒有鎖定,若鎖定了,在不能再做任何調整;若沒有鎖定,則再結合交貨日期、優先級別等因素,來考慮調整現有的生產計劃。
我個人覺得,第二種方案更加適合企業。因為現在的制造企業,特別是接單式生產的企業,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全自動排產的管理要求。在生產計劃的調整上,還需要人工的干預,如此,最終調整的生產計劃,才比較具有可行性。
同理,企業用戶還可以根據調整后的生產計劃來調整對應的采購計劃。在考慮采購計劃時,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已經下了采購訂單的采購計劃,是否需要調整。如根據原先的生產計劃,物料的需求日期為3月26日,但是,根據調整后的生產計劃,可能需求日期變為了3月30 日。那是否要求供應商變更交貨日期呢?其實,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必要再通知供應商改變交期,因為這個工作量比較大,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當然,你若是在追求零庫存生產,那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一種情況是,沒有下過采購單的采購計劃是否需要調整。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是需要進行調整的。在ERP系統中,對于采購計劃也具有鎖定功能。若已經下過采購單,則對應的采購計劃就會鎖定,不允許進行修改;而重新運行采購計劃后,影響的就是那些沒有鎖定的采購計劃,即那些沒有下過采購單的采購計劃(人工鎖定的除外)。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采購員可能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也不希望調整原有的采購計劃。如出于運輸成本、數量折扣等考慮,就有可能不需要調整原先的采購計劃,所以,在采購計劃中,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鎖定。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第二種方法明顯要比第一種方法實用的多,而且,效果也比較好,雖然,可能在中間過程中,需要加入人為的判斷,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的。我負責的多個項目,大部分客戶都是采用了第二種解決方式。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如何分步驟實施ERP規劃
下一個文章:制造企業ERP系統物料編碼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