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5/8/17 瀏覽次數:4092
眾所周知,物料編碼是ERP系統最基礎的內容,其編制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ERP項目能否成功。
現在對于物料編碼的資料也比較多,對于原則性的問題,如一物一碼等原則筆者在這里就不再闡述,筆者這里著重根據自己的工作經理,談談物料編碼的幾條經驗,希望能夠給大家有所幫助。
一、物料編碼應反映分類。
編碼的主要用途是幫助用戶進行檢索,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準確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呢?圖書館圖書的檢索方法給了我們啟示。他們檢索時,都是按大類、中類、小類檢索的。如要查詢一本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可以通過文學(大類)、小說(中類)、古代(小類)找到對應的書架,然后在去找相應的圖書,這大大的減少了我們檢索的范圍,提高檢索的效率。
在ERP系統的物料編碼中,我們可以成功的借鑒這種做法,把物料的分類信息加入到物料編碼中。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只把物料的大類信息放入到編碼中,如有的企業,因為物料比較少,只把物料分為包裝材料、零件、成品三大類,則可以分別用B、L、P三個英文字符作為編碼的第一位,用來區分物料編碼的種類;而有的企業,因為原材料比較多,在管理中,分為了大中小類,如在零件這個大類下,又區分為木材制品、鋼材制品,而在鋼材制品下,又區分為螺絲套件、剪刀等小類,如何,就可以把大中小類的物料編碼都放入到物料編碼中去。
如此編碼,當我們要知道所有的包裝材料信息時,只要輸入包裝材料的分類碼,如B,再加上一個通配符(有些ERP系統查詢時,自動支持模糊查詢,不需用戶輸入通配符),則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包裝材料信息。編碼原則如此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查詢的需要。
二、編碼應考慮擴展性的需要。
企業不斷的在發展,隨著規模的擴大,產品的增加,其物料也會隨之迅猛的增加。所以,雜設計物料編碼時,也要考慮的未來的擴展性問題。
一般,最常見的手段,是通過利用流水碼來解決擴展性的問題。如我們把產品分為大中小三類后,并通過兩位流水碼來表示具體的物料,如LGJ01表示某種款式的剪刀,但是,若現在企業中,剪刀已經有了90款,而未來預計還可能有20款剪刀,怎么辦?若把最后的流水碼設置成為2碼的話,最多只能表示99種款式的剪刀(不考慮流水碼00),而實際有11種。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把流水碼的長度增加,增加到3位,這就可以表示999款剪刀。
同時,大中小類的類別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如企業小類分的細的話,可能26個英文字符還用不夠,怎么辦呢?也通過流水號來實現,如可以用兩位來表示小類,其中,第二位表示小類,如,LGJ1-001,第一位表示大類零件,第二類表示中類零件,第三類表示小類零件,如此,就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三、多少有別,巧用“其他”分類。
在考慮到物料的分類過程中,有時候一個小類只有一個物料,甚至一個大類都只有一個物料,針對這種情況,若給其一個大類或小類編碼的話,給人一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感覺。我們在編碼時,沒有必要為這種罕見的物料進行專門的編碼。完全可以把這些罕見、少用的材料合并在一起,用其他類來表示。
一方面,可以減輕用戶記憶的壓力,畢竟要記住這些意義不大的字符,有點困難;另一方面,由于其物料比較少,而且不經常用,把他們歸為一類,不會影響用戶的查詢效果。
利用其他分類,就給人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企業若在物料編碼時,給每個種類的物料都編一個其他的分類,則,把一些常用的零件按其正常情況分類,把罕見的材料、不經常用到的材料和很難分類的材料,都合并到其他類中,可以減少用戶很多的工作量,并且使用效果不會受到影響,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四、編碼信息不能夠反映材料的具體信息。
我們說的物料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物料的種類信息,如包裝材料還是零件;另外一種是物料的具體信息,如其規格、尺寸、顏色、供應商等等。我們在物料編碼中,要把種類信息納入其中,而對于物料的具體信息不應該納入其中。
有些用戶,喜歡把物料的供應商放入到編碼信息中去,如此的話,看到編碼就知道該下個哪個供應商。這看起來是蠻方便的,但是,實際上,會產生其他很多的錯誤。
如當該零件有多個供應商時,則會需要編寫多個編碼,供應商越多,編碼越多;其次,當該零件多個供應商沒有區別,每個客戶都可以使用時,則編寫BOM會遇到麻煩,不知道用哪種零件為好,雖然,可以指定一個供應商為默認的供應商,其他的作為替代件來解決,但是,這也與企業實際管理有點差異,替代件的話,永遠會只在被替代件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才會考慮。而有是企業需要進行供應商之間的平衡,若如此編碼,ERP系統就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
可見,若把物料的具體信息放入到物料編碼信息中去,企業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般情況下,只有客戶指定需要某個供應商的零件進行生產,才會考慮把這個供應商的信息放入到編碼中去(有時候,有些客戶會出于種種原因,如企業某個供應商是其子公司等原因,要求企業指定有某個供應商的零件),遇到這種情況,企業為了管理上的準確問題,可以把這些材料分離出來,進行獨立的編碼,把供應商的代碼也可加入到物料信息的編碼中去,除此之外,不要嘗試把供應商信息納入到物料的編碼規則中去。
物料的其他信息,如顏色、規格等,也如同上面的例子,一般也是不納入物料編碼的規則為好!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如何分步驟實施ERP規劃
下一個文章:ERP vs 進銷存軟件,誰將贏得企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