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7/4/8 瀏覽次數:4201
我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上個月我在山東一個客戶那里講課,他們安排接站及第一天的接送都是同一個司機,我早晨9點開始講課,跟司機約好8:20去酒店接我,我8:15下來,司機也很準時;第一天課講完,晚上我在外面吃飯,他們的培訓專員告訴我第二天的司機換了,并把司機手機號碼及車牌號發給我了。
第二天早晨,按照習慣,我還是8:15下到酒店門口,抽了根兒煙,8:20了,還不見司機,我就打電話過去,結果新的司機說,培訓專員安排他是8:50到酒店接我,并說您9:00開始講課,從酒店到公司也就是幾分鐘,來得及的。
我說,您馬上過來吧!
那司機還說,需要那么著急嗎?咱這里不堵車的。
我說,您還是馬上過來吧!
上了車,那司機還說呢,程老師,您去那么早干嘛?
后來,在當天講到“ECO-設計變更”這個環節的時候,我就順手把早晨發生的事情當成一個案例(話題)跟大家分享了:
1.換了司機,就是一個ECO,這是一個改變;
2.是改變,就要管理,否則就會出問題;
3.在有改變的情況下,如產品生命周期結束(EOL)、ECO等情況下,大家都應該高度緊張,原則上誰都不能犯錯誤;
4.防止改變管理出問題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Over-communication-過度、反復溝通”。
我當時犯的錯誤就是,因為在外面跟朋友吃飯,喝了點酒,看了一眼培訓專員發的短信,我就沒再去管,想當然地認為兩個司機師傅之間應該已經有交接了,況且還有培訓專員居中協調 。
而實際情況是,第一個司機并沒有跟第二個司機交接我的事情,仔細想想是有道理的,人家每天迎來送往的,我第二天的事情其實與他已經無關了;第二個司機也沒有錯,他是聽培訓專員的;培訓專員看起來也沒錯,她很清楚從酒店到培訓室就是不到5分鐘的車程,還剩5分鐘的Buffer(緩沖)呢!
但大家仔細想想:
1.即使第二個司機到時候8:50準時到酒店,理論上我們5分鐘可以到公司,但誰敢保證路上一點小意外都沒有呢?稍微堵點車,那5分鐘的Buffer可就沒了;
2.我到公司下車后,還要等電梯上5樓,誰敢保證,電梯就在那里老老實實地地等著我?這一上一下,我再上,幾分鐘時間又就沒了!
3.然后,我還有可能要去上個廁所,因為參加培訓的人很多,即使小便,我可能也需要等位,不會有人干到一半,讓我先來的;
4.再然后,我還要提前打開電腦、接投影儀、打開一些文件......我講課都是隨身背著兩臺電腦的,因為Thinkpad、Dell都不敢保證不出問題。
在這個供需鏈鏈里,兩個司機是“物流服務商”,我是“供應商”,培訓學員是“客戶”,而培訓專員則是“供應鏈管理經理” 。
整個過程中,我們做服務商的,供應商的,包括客戶,看起來都沒有犯什么錯誤,因為客戶也沒有要求提前開始(交付),但如果那天,第二個司機就是8:50到酒店接我,99.999%的概率是,那天的課程不會準時開始-那樣,客戶(培訓學員)就會不高興!因為我沒有做到OTD(On-time Delivery)!
我作為講師、這個鏈條的一個環節(供應商),我并非要推卸什么責任,純粹就事論事、從供應鏈管理角度,這件事只能說明,我們的供應鏈管理經理,也就是培訓專員,其實是缺乏經驗的 - 計劃做的太理想,風險考慮的太少,ECO(換司機)發生后,就很有可能出現很多企業經常出現的問題, 那就是青黃不接,老料EOL的不利索,產生大量呆死庫存,新料接不上,產能爬坡不及時。
不要以為我這是小題大做,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無論是過去在企業里面我親自操刀,還是現在幫助客戶做,我經常提醒我的手下及現在的客戶:
1.換一個新人,不管是計劃員還是采購員,可能就要增加一些呆滯庫存,增加幾次停線、出不去貨的機會;換一個供應鏈的經理、總監呢? 風險可能更大!
2.平常犯一些錯誤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原諒的,但關鍵時候,特別是有ECO的時候,任何人都不允許犯錯誤,否則可能就是白忙乎半年;
3.供應鏈管理,最怕的就是“一窩子傻蛋” - 客戶、供應商、服務商,VP、總監,到計劃經理、采購經理、計劃員、采購員,乃至倉庫.......至少得有一個靈的-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是很增值的,因為,往往是買的沒有賣的精。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客戶關系維護與執行方案
下一個文章:“互聯網+”下的制造業供應鏈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