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7/4/22 瀏覽次數:4514
一、現場管理的主要對象
現場管理的內容,取決于管理的對象。管理的對象包括人員、設備、物料、環境。
1.人員管理。在現場巡查中,對人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工作態度、操作方法和執行制度方面。首先,要查看員工在工作中是否認真專注,堅守崗位;其次,要查看員工操作是否得當,符合規程;最后,要查看員工是否遵守勞動保護條例,按規定穿著工作服使用防護用品。如果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現象,應該及時指出、限期改正。
2.設備管理。在現場巡查中,對設備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運行狀態、擺放位置和安全隱患方面。首先,要查看設備的運行是否正常、故障排除是否及時;其次,要查看設備的擺放是否符合生產流程、是否妨礙加工進程;最后,要查看設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防護裝置是否齊備。如果發現有問題存在,應該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3.物料管理。在現場巡查中,對物料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供應銜接、存放狀況、移動路線方面。首先,要查看是否有供料不及時而造成的停工情況;其次,要查看待加工物料和在制品存放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合理;最后,要查看物料在生產過程中的移動是否經濟。如果發現供應不及時、存放不合理、移動不經濟的情況,應該針對不同問題及時調整。
4.環境管理。在現場巡查中,對環境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生產布局、作業條件、安全設施方面。首先,要查看生產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影響生產正常進行的問題;其次,要查看作業的條件是否適合包括照明、溫濕度、噪聲、震動、有害介質等;最后,要查看安全設施是否完善。如果發現有問題存在,應該及時處理和解決。
二、現場管理的關注重點
現場管理有四個需要關注的重點,分別是進度、質量、成本和安全。
在現場巡查中,要通過對人員、設備、物料、環境的巡查發現影響進度、質量、成本、安全的主要因素所在,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表13-6是現場管理問題、成因、對策的一覽表,可以為現場管理的實際操作提供參考。
表1 現場管理問題成因對策一覽表
由于格式所限,一覽表中列舉的問題、成因、對策都比較單一。在實際的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和影響的因素相對會比較復雜一些,有的時候是多種原因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影響勞動效率的原因就有許多種,操作技能欠缺是一種可能,設備狀況不好是一種可能,物料供應不足是一種可能,物料品質不佳是一種可能,物料浪費較多是一種可能,生產布局不妥也是一種可能。這些可能從不同角度影響了企業的成本,包括工時損失,廢品增加,物料、人力資源的浪費等。對于類似的問題,企業需要根據情況認真分析,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有效對策。
三、現場管理的有效方法
現場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實現生產作業的標準化。生產作業標準化的前提有三個:一要有合理的作業標準,二要有完整的標準體系,三要有適宜的實施環境。
1.標準合理。衡量作業標準是否合理,主要看作業標準所規定范圍、人員、條件、工具、要求、方法是否清晰。
作業范圍。作業所限定的范圍,包括現場管理工作標準、設備保養標準、物料驗收標準、產品加工標準等。
作業人員。作業所要求的人員,包括生產調度員、機修工、質檢工、車工等。有特殊資格要求的工種必須標明。
作業條件。作業所需的材料,包括配件、原料、坯材、表單等。
作業工具。作業所需的設施、包括機床、專用設備、儀器、工裝、檢測工具等。
作業要求。作業需要達到的目標,包括精度、外觀、功能、工時、廢品率等。
作業方法。作業的管理,包括是否需要有記錄、報告路徑等。
合理的作業標準,可以讓執行標準的作業人員做到胸中有數,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等,可以減少作業的盲目性,提高作業的精準度,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差錯。
2.體系完善。完整的標準體系,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標準齊全,其次是不斷提升。
標準齊全。完整的標準體系,應當涵蓋所有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員、設備、物料和環境。人員的標準如崗位標準、定額標準、加工標準等,設備的標準如使用標準、維修標準、安裝測試標準等,物料標準如材料標準、驗收標準等,環境標準如環境認證標準、現場管理標準等。
不斷提升。完整的標準體系,應當不斷地完善。要根據實施效果、作業條件、質量要求等進行適時的修訂。如果發現標準在執行中遇到困難,要查明原因并進行修正;當作業條件和質量要求發生變化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標準修正的過程也是標準體系不斷提升、走向完善的過程。
3.環境適宜。適宜的實施環境有三個要素:遵守標準的意識、切實可行的標準、推動實施的制度。
遵守標準的意識。想要培養員工遵守標準的意識,企業的高層主管更應該成為遵守標準的楷模,讓遵守標準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切實可行的標準。企業制定的標準要符合生產實際,只有當標準具有可操作性時,相應的執行才會成為現實,否則標準只能是一種裝飾。
推動實施的制度。一是培訓制度,二是考核制度。培訓制度的目的是讓員工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執行標準。考核制度的目的是維護標準的嚴肅性,對遵守標準的行為要進行獎勵,對違反標準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予以處罰。
有合理的作業標準、完整的標準體系、適宜的實施環境,生產作業的標準化工作就可以順利地開展并取得成效。
現場管理的功效在于督促秩序,生產總監在處理生產現場秩序混亂的問題時,應該通過現場管理工具來解決。比如,生產總監在現場巡視中發現車間生產秩序混亂,通道被占、半成品和工具隨意堆放、照明不符合要求、設備停機較多時,可以責令生產主管按作業標準予以糾正,限時解決問題,同時要從標準管理入手,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責任人,從嚴處理,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寧波模具行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下一個文章: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