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8/4/26 瀏覽次數:3403
生產控制是生產管理的重要職能,是實現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的手段。企業的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對日常生產活動雖已作了比較周密而具體的安排,但是,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人們預想不到的情況和矛盾,必須及時監督和檢查,發現偏差,進行調節和矯正。這種在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調節和矯正等工作,就是生產控制工作。
1.生產作業控制
生產作業控制,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有關產品生產的數量和進度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完成生產作業計劃所規定的產品產量和交貨期限指標。生產作業控制是生產控制的基本方面,狹義的生產控制就是指生產作業控制。生產作業控制主要包括生產調度、作業核算、在制品管理等工作,甘特分別加以了闡述。
(1)生產調度
生產調度就是組織執行生產作業計劃的工作。生產調度以生產作業計劃為依據,生產作業計劃要通過生產調度來實現。
生產調度工作的主要內容有:
①檢查各個生產環節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產進度,及時發現生產作業計劃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②檢查、督促和協助有關部門及時做好各項生產作業準備工作。
③根據生產需要合理調配勞動力,督促檢查原材料、工具、動力等的供應情況和廠內運輸工作。
④對輪班、晝夜、周、旬或月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工作。
(2)甘特提出搞好生產調度工作的要求
①生產調度工作必須以生產作業計劃為依據,這是生產調度工作的基本原則。生產調度工作的靈活性必須服從計劃的原則性,要圍繞完成計劃任務來開展調度業務。同時,調度人員還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協助計劃人員提高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質量。
②生產調度工作必須高度集中和統一。現代化大生產中生產者成千上萬,生產情況千變萬化,講管理就必須講統一意志,統一指揮,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生產調度系統。各級調度機構應該是各級領導指揮生產的有力助手。各級調度部門應根據同級領導人員的指示,按照作業計劃和臨時生產任務的要求,行使調度權力,發布調度命令。各級領導人員應充分發揮調度部門的作用,維護調度部門的權威。
③生產調度工作要以預防為主。調度人員的基本責任是預防生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一切脫節現象。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就要抓好生產前的準備工作,避免各種不協調的現象產生。在組織生產的過程中,不僅要抓配套保證裝配的需要,還要抓毛坯保證加工的需要,防止只抓出產不抓投入,抓后不抓前的做法。只有做到“以前保后”,才能取得調度工作的主動權。
④生產調度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為此,調度人員必須具有深入實際、扎實果斷的工作作風和敢于負責的精神,要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親自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了解和準確地掌握生產活動中千變萬化的情況,摸清客觀規律,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現的問題,動員群眾自覺地克服和防止生產中的脫節現象,出主意想辦法,克服困難,積極完成生產任務。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瞎指揮,使調度工作達到抓早、抓準、抓狠、抓關鍵、一抓到底的要求。
(3)生產調度工作的措施
調度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管理者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強它。加強生產調度工作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要建立健全調度工作制度。調度工作制度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是實行值班制度。為了組織調度,及時處理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廠部、車間都應建立調度值班制度。規模較大的企業中可設中央調度控制臺。廠部、車間都設值班調度,處理日常生產中的問題。值班調度在值班期間,要經常檢查車間、工段作業計劃的完成情況及科室配合的情況,檢查調度會議決議的執行情況,及時處理生產中發生的問題,填寫調度日志,把當班發生的問題和處理情況記錄下來。
二是實行調度報告制度。為了使各級調度機構和領導及時了解生產情況,企業各級調度機構要把每日值班調度的情況報給上級調度部門和有關負責人。廠一級生產調度機構要把每日生產情況、庫存情況、產品配套進度情況、商品出產進度情況等,報廠領導和有關科室、車間掌握。
三是堅持調度會議制度。調度會議是一種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統一指揮生產的良好形式。廠一級調度會議由廠負責生產的領導主持,主管調度工作的科長召集,各車間主任及有關科室科長參加。車間調度會由車間主任主持,車間計劃調度組長召集,車間技術副主任、各工段(班組)長及有關人員,如調度員、技術員、工具員等參加。會前要做好準備先摸清問題,通知會議內容,集中解決生產中的關鍵問題。會上議題要突出重點,要強調協作風格。會議既要發揚民主,又要有統一意志。
四是健全現場調度制度。領導人員下現場,到發生問題的現場去,會同調度人員、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地研究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以求得矛盾的解決。這種方法有利于領導人員深入實際,密切聯系員工,掌握下情,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問題可以獲得又快又好的解決。
五是堅持班前班后小組會制度。小組通過班前會布置任務,調度生產進度;通過班后會檢查生產作業計劃完成情況,總結工作。
②要建立健全生產調度機構。現代化生產必須有強有力的生產調度系統。廠部、車間、工段(班組),以及有關生產部門都要建立生產調度組織。廠部由負責生產的廠級領導或總調度長主管,由生產科執行這方面業務;車間在車間負責人領導下設車間調度組;工段一般可由工段長兼任;在勞動、工具、機修、供應、運輸等部門也要設立專業性質的調度組織。這樣,就可形成一個上下貫穿、左右協調、集 中統一的生產調度系統,把全廠的生產調度工作抓起來。
全廠調度工作的業務歸廠部生產科負責,各個生產環節要服從它的指揮。生產科要協調各生產環節的工作,做好日常生產調度工作。為了做好工作,廠部可按業務類別設置調度人員。例如,分別按生產、設備、工具、材料、勞動、運輸等部門指定專人負責調度工作,也可以按車間設置調度人員,或按產品設置調度人員等,以便調度人員各司其職,做好各自工作。
車間調度組和工段(班組)調度員,在上級調度機構領導下,做好本單位范圍內的生產調度工作,解決好本單位范圍內生產協作、進度銜接等問題。
建立和健全調度機構,必須配備好調度人員,應選拔思想好、作風正派、業務熟悉的人擔任這項工作。
③要適當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種生產調度技術設備。企業的調度機構應具有一定
的調度技術設備,以提高調度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效率。應創造條件逐步配置以下幾種技術設備:
一是通訊設備,包括專用的調度電話、無線電話機等。
二是遠距離文件傳送設備,包括電傳打字機和無線電傳真機等。主要用來傳送圖紙、計劃統計報表、資料等。
三是氣管通信系統和收發報機。氣管通信系統可迅速輸送紙條、小件物品或零件等。收發報機可以傳送真實筆跡、數字等。
四是工業電視。它主要是用來觀察有危險的生產過程,或是大片面積上進行的過程,或者難以接近的地方。調度人員可以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有關現場工作的實際情況。
五是電子自動記錄系統。這是由各種計數器、自動記錄器、電子計算機以及一系列電子資料處理設備等組成。它可以自動記錄工作地的生產情況、主要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情況、關鍵設備的產量等等。既可以自動記錄產量、檢驗合格產品數量、生產工時數等,又可以經過處理進行分類列表、印刷,并及時傳給有關單位,甚至在廠部、車間公布各單位生產作業計劃完成情況。
2.作業核算
作業核算是生產調度的一項重要依據。為了保證作業計劃的實現,按期按量按質出產產品,必須經常進行作業核算,及時地反映作業計劃的執行情況。當發現實際偏離計劃時,應通過生產調度迅速的予以解決。所以,作業核算是生產調度的一項重要依據。
生產作業核算的內容,一般有產品及其零部件的出產量和投入量(出產期和投入期)、完工的進度(完成的工作量或工序道數)、各個單位(從廠部到各個工作地)完成的工作任務、生產工人和設備的利用率等等。
生產作業核算的方法和具體形式雖然因生產條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基本原則是相同的。首先將生產中有關這方面的活動記載在原始憑證上,然后按照一定目的把資料匯總記入有關的臺賬或編成各種圖表。
生產作業的原始憑證主要是通過單卡、票據等形式,用數字或文字對生產活動所做的一種最初的直接的記錄,故又稱原始記錄。
生產作業核算所用的原始憑證,不僅是生產調度的一項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會計核算、統計核算的依據。
例如,工人完成產量任務的作業核算資料,也是會計核算中計算工人工資和核算產品成本的原始資料。為了滿足生產調度和會計核算、統計核算的需要,避免憑證過多和各種核算數字互不相符的現象,在作業核算中,應該采用統一的原始憑證。企業中經常選用的原始憑證,有產量報告表、個人生產記錄、加工路線單、單工序工票、領料單、入庫單、廢品通知單、廢品回用單、返修通知單等等。其中有一些憑證,如加工路線單、單工序工票等,不僅是生產作業核算的憑證,而且是派工指令的憑證。這樣做,既可以減少在生產中流通的憑證種類,又可以把生產指令和實際完成資料結合在一起,便于計劃和實際的分析對比。做好原始憑證的設計和記錄工作,是實現科學管理,搞好生產活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
作業核算工作的要求是系統、經常、及時、準確和簡便易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做到數字準確,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有了原始資料,下一步要把這些資料匯集起來,記入生產作業統計臺賬中。臺賬是原始記錄的匯總,它具有逐日登賬、逐日匯總的特點。建立健全生產作業臺賬制度,有利于及時掌握生產動態,控制生產作業進度;對生產作業的分析工作也很有用。表5-1是零件統計臺賬的一頁。
為了直觀地了解生產進度和控制計劃的執行,企業中還常常采用一些生產作業的統計和控制圖表,并把實際核算數同計劃數進行對比。采用的圖表除甘特圖外還有:
1.生產進度坐標圖
在產量隨時間變化的條件下,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坐標圖來描述生產進度及其變化趨勢。
例如,某裝配線月上旬的每日計劃產量和實際產量。
2.流動數曲線圖
根據某產品(或某車間、某工序)生產臺賬中所記載的投料與生產情況可繪制流動數曲線。就是根據臺賬所繪制的某裝配線的流動數曲線圖。曲線的傾斜程度反映生產速度,彎曲程度反映生產的流動情況;兩條曲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為生產周期,垂直距離為在制品數量。
3.在制品管理
在制品管理工作就是對在制品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工作。在加工一裝配型的企業中,搞好在制品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調節各個車間、工作地和各道工序之間的生產,組織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平衡的一個重要杠桿。合理地控制在制品、半成品的儲備量,做好保管工作,使它們不受損壞,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節約流動資金,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和避免積壓。
搞好在制品的管理工作,要求對在制品的投入、出產、領用、發放、保管、周轉做到有數、有據、有手續、有制度、有秩序。有數就是在制品要計數;有據就是收發進出要有憑證;有手續就是收發進出要有核對簽署登錄手續;有制度就是對在制品要建立一套原始記錄管理制度,及時入賬,經常對賬等制度;有秩序就是要把在制品管得井井有條。為了有效地進行在制品和半成品的管理,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健全在制品、半成品的收發領用制度。
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發領用,要有入庫單、領料單等原始憑證,要計量、簽署、登賬,嚴格地實行按計劃限額收發在制品制度。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發應當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庫存的半成品經常新舊更迭,質量常新。車間內部在制品的流轉通過加工路線單等予以控制。發放裝配用的零部件要按配套明細表規定的要求發。要建立在制品增減數字管理制度。
(2)對在制品和半成品要正確地、及時地進行記賬核對。
在工作地之間、工段之間、工段與車間內部倉庫之間、車間之間、制造車間與中間半成品(毛坯)庫之間,在制品、半成品的收發數量必須及時記賬,及時結清賬存,還要建立定期的對賬制度,做到賬實相符和賬賬相符。從而可以正確地掌握車間內部和車間之間在制品的流轉情況。
妥善處理零件的報廢、代用、補發、回用是在制品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方面管理不好,常常會造成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在成批生產條件下,采用累計編號計算方法,這問題更為重要。凡是零件報廢或代用了,應當在賬簿和圖表中減掉或去掉。凡是廢品修復回用(或用于其他產品上),則應當加上。這項管理工作看來似乎簡單,實際十分瑣碎,稍有疏忽遺漏,就會造成生產的中斷和零件的積壓浪費。
(3)合理地存放和保管在制品、半成品,充分發揮庫房的作用。
對在制品應進行分類管理,按其價值的大小,把那些從數量上來說所占比重比較小,但從資金上來說所占比重比較大的在制品,作為“一類零件”,給予重點管理。對那些無論從數量上或資金上說都占中等地位的在制品,可以作為“二類零件”,給予普通管理。其余那些在數量上所占的比重雖然比較大,但在資金上所占的比重卻比較小的在制品,則作為“三類零件”,給予一般管理。如此分類管理,對合理組織生產,控制生產資金,降低生產成本很有好處。對“一類零件”應盡量縮小生產批量,嚴格控制投入、出產的期和量。在制品在車間工作地、倉庫中存放時,要擺放整齊,存放方法要因件因地制宜。庫存在制品一般要按照品種規格分類分區存放。為了避免在制品在存放保管過程中丟失、損壞、變質、混號,應根據每種在制品的特性建立各種保管制度,例如印號(或掛牌)、刷油防銹、通風防潮、防止曝曬,有的要注意輕拿輕放等,對一些精密的零件,更要嚴格保管。還應解決各種輔助裝置和設施,例如庫房建筑、料架料柜、工位器具等。
(4)在制品管理工作中,倉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品倉庫往往是幾個生產單位的聯結點,各單位在生產上的聯系多數要通過它。所以,庫房被稱為企業生產管理部門的眼睛。倉庫不僅要做好保管、存放、配套、發送等工作,而且要協助生產管理部門監督各生產單位執行作業計劃,嚴格按照作業計劃的規定發放和接收在制品,拒收或拒發計劃外的在制品。要重視中間倉庫的管理,其方法有兩種:
①廠部統一設庫管理。這種方法便于廠部全面掌握在制品的情況,控制整個生產進程,防止各生產環節脫節。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生產產品復雜,生產不穩定,各生產環節銜接關系復雜的企業。
②車間分散設庫管理,按照不同在制品設庫,歸有關車間領導。這種方法,可使車間與倉庫緊密聯系,便于車間管好生產,一般適用于封閉式生產的車間。
(5)做好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清點、盤存工作。
在制品和半成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流動變化,它的數量有增有減,為了確切地掌握它們的數量,除了要經常記賬核對以外,還要做好清點、盤存工作。根據清點盤存的資料,對清點中超過定額的儲備應當積極進行處理,盡量不浪費己消耗的勞動。清點盤存工作的范圍、方法和時間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全廠性的清點盤存工作可以定期(例如按季)進行。車間內部的在制品的盤點工作應經常一些,例如一個月一次,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寧波模具行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下一個文章:80%的管理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