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3/3 瀏覽次數:3314
基于歷史數據和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
對初創企業或管理水平處于初級階段的企業來說,這是最容易操作的成本管理方法。大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也是由此開始的。
比如在采購業務中,利用ERP強大的統計功能并結合管理者豐富的經驗,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
經驗告訴我們,對外采購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少數采購員就可能產生自私行為。經常抽查歷史采購價格是否合理有助于降低這種行為的發生。
12月銷售發貨運費的統計
19年快遞費統計
4月份費用報銷的統計
3月份差旅費
1月份車間員工生產計件工資
庫存呆滯料金額統計
庫存金額統計
制造業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由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組成。要控制好各項成本,首先得知道產品的成本是多少,需要對各成本項目進行單獨統計。在沒有ERP的時候,計算成本方式很簡單,就是將本月生產的產品數量作為基數,計算出材料、人工及制費后,按一定的規則將所有成本分攤到本月所生產的所有產品中,從總的成本來說計算是沒什么問題,但由于是平均分攤的方式,相對每種產品而言,所看到的成本就不一定真實了,而且如果發現成本有異常,也比較難去追查問題的來源,也就很難去做改善了。使用ERP后,各項成本的統計更加精確及時,再結合管理者的個人經驗和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基于經驗的成本管理有時并不管用,第一,經驗帶有嚴重的個人色彩,當環境的變化超出經驗范圍,經驗就會失效。第二,經驗往往是就事論事,不是系統思維的結果,即對具體對象而言行之有效,但就總體而言是無助于成本控制的,甚至會出現局部成本降低,整體成本反而上升的情況。第三,基于經驗和歷史數據的成本管理只能做到事后監督。
基于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嚴格進行預算管理的企業并不多。大多數企業會在關鍵指標上建立預算,并基于預算基礎上設置核心員工的績效目標。
ERP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對設置的目標進行管控,即能提供一定的靈活性又能使管理從事后監督變為事前規劃事中監督事后統計。
基于合理的工時計算設置的計件價格,并根據統計結果不斷進行優化調整。
與主要供應商開展年度采購談判,根據談判結果設置采購標準價和最高價規范采購員日常行為。
對產品的材料費、人工費、損耗、稅金、管理費、運輸費、輔料設置目標值,實時監控實際利潤變化情況。
通過BOM設置材料標準采購成本
設置產品標準成本,實時監控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
制定盤點計劃,設置盤點準確性目標
對報廢物資進行管控,規范物資報廢處理流程。
制定新產品開發計劃,規范新產品開發流程,控制產品研發成本浪費。
制定供應商交貨及時率、合格批次指標,與供應商定期召開質量會議,督促供應商制定改善計劃。
對目標設置預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行業不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都會影響指標的設置,統計口徑的不同。這需要企業管理者、ERP系統、管理制度、目標責任書多方面齊頭并進。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模具制造企業ERP系統解決方案
下一個文章:倉庫管理軟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