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目視化管理」
基本定義:一目了然的管理。
延伸定義:借助眼睛觀察(目視)而能看出異常所在。使工作場所中發生的問題點、異常、浪費等成為一目了然的狀態,塑造一目了然的場所。
利用“目視化管理”的工具,諸如利用圖表、看板、顏色、場所的區域規劃等,這類工具完全取決于視覺,使人一目了然,以便迅速而容易的采取對策,藉此防止錯誤的發生。
目視化管理的目的:
◆明確告知應該做什么,做到早期發現異常,使檢查有效
◆防止人為失誤或遺漏,并始終維持正常的狀態
◆通過視覺,使問題點和浪費現象容易暴露,事先預防和消除各類隱患和浪費
目視化管理的原則:
◆視覺化:徹底標示、標識、進行色彩管理
◆透明化:將需要看到的被隱蔽的地方顯漏出來,情報也是如此
◆界限化:標示管理的界限,標示正常與異常的定量界限,使之一目了然
目視化管理的作用:
◆想要管理的地方一目了然
◆易知正常與否,且誰都能指出
◆從遠處就能辨認出正常與否
◆任何人使用同樣的方法
◆任何人都容易遵守,容易更改
◆有助于把作業場所變得明亮、整潔
◆有助于維持安全、愉快的環境
◆營造員工與顧客滿意的場所
目視化管理的水準:
目視化管理3個要點
1.無論誰都能判斷好壞(或異常與否)
2.能迅速判斷,精度高
3.判斷結果不因人而異
目視化管理3種水平
1.初級水平: 能明白現在狀態
2.中級水平: 誰都能判斷正常與否
3.高級水平: 管理方法(異常處置)也都明確
案例1:目視化管理
水準Ⅰ:現狀狀況明了
水準Ⅱ:管理范圍及現在的狀況一目了然
水準Ⅲ:管理范圍及現在的狀況一目了然;異常處置方法明確、異常管理裝置化
案例2:看的見管理
1)明白設備現在的運轉狀態
2)設備的管理范圍及點檢方法明確,正常與否一目了然
3)日常管理及異常處置方法明確
▌目視化管理的分類:
1、目視化管理的物品管理
2、目視化管理的作業管理
4、目視化管理的安全管理
6、目視化管理的管理看板
物品目視化管理
明確物品的名稱及用途
決定物品的放置場所,容易判斷。
物品的放置方法能保證順利地進行先入先出
決定合理的數量,盡量只保管必要的最小數量,且要防止斷貨。
作業目視化管理
是否按要求的那樣正確地實施著
是否按計劃在進行著
是否有異常發生
如果有異常發生,應如何對應
設備目視化管理
標識出計量儀器類的正常·異常范圍、管理限界。
清楚明了地表示出應該進行維持保養的機能部位。
是否正常供給、運轉清楚明了。
安全目視化管理
安全警戒區
注意有高差、突起之處
作業安全指引
品質目視化管理
防止因“人的失誤”導致的品質問題
目視化管理之管理看板
★車間方針看板
★主要指標看板
★改善提案看板
★優秀員工看板
★公告欄看板
★學習園地看板
★辦公室看板
★“我的區域”、“我的設備”
★改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