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鳥軟件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17/4/12 瀏覽次數:3061
不過且慢,經過幾年的企業工作實踐,我現在越發對某些案例的內在意義產生了懷疑,甚至對“零庫存”這個指標本身產生了懷疑。“零庫存”或者說企業庫存資金占用下降,真的是衡量企業信息化成績的重要指標嗎?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其實很有漏洞。
首先,企業設置庫存存放貨物的目的,第一是要保證生產供應,第二才是考慮庫存占用資金的問題。如果不能保證及時采購原材料以滿足生產,不管庫存下降再多也毫無意義,因為你企業連生產所需都滿足不了,談別的已是多余。
其次庫存本身來源于采購和生產消耗的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采購本身是一件復雜的過程,往往做不到生產需要多少就分毫不差的買多少,比如你生產需要某原料10個,但是人家供應商的最小包裝量就是100個,又比如某長期需要的原料當前生產需要10個,但是人家供應商說了,你采購100個以上我就大幅優惠...總之,出現庫存是必然的,對庫存的構成也要合理分析。
再次,企業的庫存和企業的生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企業的生產量擴大,所需的原材料就必然會增多,在一個個絕對的時間點上,庫存量的絕對數字往往也會增大。所以說“庫存占用資金降低了多少多少”,其實非常含糊不清,并且有一個隱含前提就是企業的生產出貨量維持原狀沒有擴大,一旦企業的生產量擴大,不管其信息化應用好壞,其庫存量的絕對數也是會增大的。
綜上所述,我覺得用一個簡單的“零庫存”來衡量企業的信息化效果,雖然通俗易懂,比較顯眼,但是卻非常不科學。假如一個企業破產清算了,他也會是“零庫存”,可你覺得那跟企業信息化有關系嗎?
那么,企業信息化的效果,用什么指標來衡量,比較合理呢?我是這樣認為的:
其一,就是ERP與實物庫存賬物相符,ERP系統中的庫存數字是多少,庫存實物中就有多少(誤差率不應超過5%),也就是說,ERP系統中的庫存數字,準確地反映實際,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是某一天或者某幾天準確,而是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期內,天天準確,月月準確。你覺得這很簡單嗎?據我所知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還真是不太多,很多企業覺得自己的信息化成績顯著,不過如果連你的系統都做不到賬物相符,那這種信息化的成績就太虛了。
ERP系統實施與實物賬物相符,要做到這一點,實際上是需要背后一個龐大有效而嚴格的流程和管理在支撐。一兩天庫存準確容易,要做到天天月月年年庫存準確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二,如果非要用數字或者指標來描述企業信息化的成績的話,我覺得用“庫存周轉率”和“庫存呆滯料比率”這兩個指標來衡量更科學。庫存周轉率就是測算物資在倉庫中的平均留置時間,庫存呆滯料就是在所設定的時期內(比如30天,60天,180天),在庫存中沒有被領用的物資量,占當時總庫存量的金額比率。這兩個指標都不是直接考察庫存絕對數量,而是考慮其周轉效率的。應該說,這兩個指標雖然不是很顯眼,但是卻相對比較科學。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什么是BOM
下一個文章:ERP系統健康體檢的三大指標